“(界+刂)櫈”乐与怒
2022-10-20 1424 邵发福 澳门日报
尼修斯
“櫈”二字,源于何处,查无可考。听起来,也应是上几代人的潮语,二、三十年前首次听到这两个字,来自香港朋友的绘形绘声。那时香港电影全盛,午夜场成行成市,播放的电影不少是首映,测试观众反应,以便在正式上画时,仍能调整宣传方向。那个时代午夜出街看电影的人,质素比较混杂,三教九流,如果电影不好看,随时发洩不满情绪,把椅子烂,是为“櫈”,是百分百的贬义。后来又听闻摇滚音乐会的狂迷,兴奋之时,也会“櫈”,是另类表达讚赏的方法。“櫈”看来颇为暴力,不过在那个缺乏发声平台的年代,是情绪宣洩口。午夜场过后,导演落场查看一下,有几多张櫈被破坏,戏的成绩如何,心中有数。
近来本地剧场界突然热闹起来,皆因演出开始复甦,每个礼拜有演出看,有心人在脸书上推出“我不櫈——澳门剧场电影评论台”,反应极为热烈——热情亦惨烈。有些演出过后,被提出了很多问题,有纹有路;有些帖子满是情绪发洩,责骂声四起;推出数天,更有人高呼要删除这个平台,虽然看来有点似造马,但也引起连环反弹。当中除了评演出,亦有帖子提出一些问题,例如戏中对肥人的形容,对身体有残缺者的描述,是否有歧视之嫌。有些评论,你来我往,颇为热闹,有些字句写得比较尖酸,辛辛苦苦把戏排演的导演和演员,读起来难免心酸或不服。
说起网上讨论平台,可追溯至二十多年前由剧场人E先生建立的“搭讪有聚”,採取自由发言形式,全部人都是匿名的,和“我不櫈”有点不同,后者的发帖者可以选择以真名或笔名,但回覆的人,是会被人知道是谁的(除非你在脸书上做个假帐户)。不知是否不具名的原因,“搭讪有聚”起步时运行得很好,但过了一段时间,慢慢出现了骂战、人身攻击,甚至写血书要某某出来道歉,某某站出来解释清楚等等。大家便不再想加入理性讨论,数年后,它只变成了一个宣传演出的平台,再之后,便没有之后了。
或许因这小小的不同,现在“我不櫈”看来仍是有着良性讨论的。人是有趣的生物,严于责人,疏于责己,寻碴找八卦,是生活中的乐趣,而正经八百地提出严肃观点的可能会被人觉得沉闷。幸好现在看到的情况虽然未至于五十五十,但乐于讨论的情绪仍是活跃的。
(上)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ishu/3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