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恋的悸动 下河的迷仓

2022-09-08 4232 游戏主人 澳门日报

 尼修斯

 再说说下河迷仓。

 前文由上海亚洲大厦多个演艺空间近年的崛起,忆起上海小剧场的发展,在这过度娱乐化的时代,小剧场的曾经,更是刺眼而又令人神往。

 下河迷仓始于二○○四年,末于二○一三年。它与苏州河相望,由三层高旧仓库改建。创建人王景国从纽约回国后重拾剧场梦,在二○○○年瞓身投资了中国首家将戏剧和咖啡结合,商业营运的“真汉咖啡剧场”,可惜,在营业证和演出许可证、选取剧目的方向上发生问题,更抵不住高昂的租金,两年后便成为传说了。王景国没有放弃,另走极端,执迷不悔地创建了非主流、零商业成份的下河迷仓,用自己的设计公司赚钱,一力承担了全部开支,免费支持青年剧场人追梦;并把那些营业证、演出许可证也抛诸脑后,有证无证,也挡不住躁动激情,演出时突然政府人员来查牌是闲事,人员的身影在巷口消失后,未演完的又继续。

 到下河迷仓演出的剧团大部分是没有钱没有人脉没有背景,偏远而条件简陋、没有空调没有暖气的下河迷仓,却成为了剧场人对艺术追求的温暖地,也是最自由、开放、单纯的戏剧孵化地。在九年的发展中,从民间戏剧交流平台,开展出“概念艺术节”、“迷仓电影节”等,参与者更是来自世界各地。当中的活动,往往临开幕前被叫停,像二○○九年的“秋收季节”当代表演艺术年度交流展演,共收到来自内地及世界各地的十九部申请作品。在展演之前,多个政府机构亲临,因展演违反了未报批的涉外演出、未报批的营业演出、营业性演出内容未经报审。最后下河迷仓请退所有国外剧目,观众免费入场,几经波折,仍保本地剧目能演出。

 一位迷仓的常客说:“在还是穷学生的时候,迷仓是我与戏剧保持近距离接触的宝贵空间,时常因为预订不及时,在炎炎夏日踮脚站在人群周边,或在寒冷冬日席地坐在冰凉的角落地板上,看那些民间戏剧团体做得稚嫩做得满是冲动的习作。喜欢每一次热烈的演后谈环节,有时甚至能进行一个小时之久,观众席里随时有人喊出自己的观点,甚至有时会和导演发生激烈争执,剧场里充满着生命力。”

 “生命力”便是它最迷人的地方,对惯坐于金碧辉煌的剧院中的人来说,买票看戏不就是讨个开心,冷气不够冷,座位不够软,看我不把你投诉至死。这些破地方,有甚么存在意义?民间戏剧人田辰明说得更明白:“做个不太合理的比喻,在迷仓做戏像初恋,一切都是发自内心最纯粹的喜爱,不掺任何杂质;现在在其他剧场做戏像成熟后的恋爱,甚至像谈婚论嫁,需要多方面衡量,条件、定位、价码,要做等价交换。”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ishu/3361/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