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普世性中的“真实”

2022-09-01 2168 夏清影 澳门日报

 ——谈田村雪家族史短片《回忆》

 德日混血实验电影导演田村雪(德名薛朵包尔,又译希薇雅 · 胥蒂尔宝华)一九七三年出生于东京;父亲德国人,母亲日本人,一九九三年后定居柏林至今。引用导演自己的话,她主要以具诗意的手法,透过利用“旧片衍用”(又译寻获佚失影片)和档案影片,探讨大背景历史论述和个人经历之间的关係。作品涵括以散文电影、结构主义电影、隐喻论述等手段,深入研究跨国身份认同问题中的同步性概念、富有含糊地带的中间感表达,处理所知事物反方的联结、交集、融合等细节。

 田村雪于柏林艺术大学美术硕士毕业,多部作品曾在包括柏林影展等国际上不同重要影展上首映,曾获德国影评大奖、吉史云逊奖最佳实验片等殊荣。

 《回忆》于二○○四年首映,是田村雪较早的实验短片作品(根据参展前几年柏林影展薛朵包尔作品《许愿井》资料的话,那更是列为首部作品),片长十九分钟。在内容处理、视觉上运用其家庭旧照,配上导演的个人独白,时间上则基本按照其祖父为纳粹德国服兵役期间的一本“Erinnerungen”(中文有“回忆”等意思,同时又有“让人忆起”的涵意)相册为起点作论述,而片中最引人入胜的,正是导演透过一张张家庭旧照,口述其父如何迁居日本,邂逅一位日本女性,是一部以个人故事为主体的家族史影片。

 该片讲述一位旅日德国人(导演父亲)的战前、战后家族逸事:纳粹德国官兵祖父秘辛、家中女性遭苏俄士兵性侵、父亲如何在战后的德国求存等,再到导演父亲迁居日本时期的生活点滴、如何成家立室养儿育女。导演透过口述,强调父亲从无兴趣融入日本文化,母亲则同娘家断绝关係,这让笔者想起葡萄牙外交官、探险者慕拉士和描述其一生的艺术电影《恋の浮岛》(葡日澳三地合资拍摄,恋爱 · 电影馆译作《恋之岛屿》)。

 不过这两个故事,又或者说这两部作品之间较大的分别是慕拉士在片中能说广东话、日语。能让笔者产生这样联想的是欧洲人对亚洲的幻想,在这里尤其指的是德国作为因屡次战败而丧尽殖民地的国家,对外部世界、远方的“德式嚮往”(Sehnsucht),自然就在某程度上(前)殖民霸权的角度相当其他西方列强少。《回忆》整个故事的叙述方式,在笔者看来是线性的,话语之间则是“暗藏”不少具批评性的角度,以达至一定的“戏剧效果”。

 观影的角度

 对于笔者而言,此片主题鲜明且普世性价值高,想必也是知识分子乐于消费的短片类型。不过这个价值的意义,也正是笔者反覆思考的问题所在:我们是否一定要消费主题鲜明的文化内容呢?主题不清楚,甚至无主题的文化内容,是否也值得更多的关注呢?甚至是把“主题鲜明”的文化内容解构,再将之重构成知识分子的“无主题”,或按观者趣味重新安插“主题”的“文化自助餐”呢?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ishu/3357/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