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的文化自信从何而来?

2022-04-28 1340 吴敬梓 澳门日报

 ——评“旧城漫游艺术节”

 每当我们说起澳门,脑海浮现的印象是“赌场”、“葡挞”、“大三巴”,很少人能很快地想起“大海”。如果问及澳门与大海的关係,有人说,澳门是填海填出来的,因为经历过四次大规模的填海工程——一八三八年、一八六六年、一九一二年、二○○九年,还有正在进行的二○二二年。也有人说,澳门是因为海口贸易“发家”起来,以前的澳门是一座小渔村,捕鱼业兴盛,中国的对外经商贸易,也只能从澳门走出去。

 但这都是以前的澳门。现在年轻人的记忆中,澳门与大海的关係是模糊的,即使知道“澳门是一座海岛”,却还是存在陌生感。也许因为填海工程,我们正在丢失周边大海的自然资源;也许因为提及甚少,我们正在失去因大海而来的海边生活。澳门的大海,像是变成了一种“文化遗产”,它的存在正在被遗忘,但因为它对澳门的历史价值和道地的本土特色,它有留存的意义和被发现的再创作。二○二二年的三月,被称为“海岸遗址”的白鸽巢公园,还有经历过不少人物变迁的东方基金会,有一群热爱澳门文化遗产的年轻人,围绕澳门历史城区发起了一场旧城漫游艺术节(又名:遗城诗路),他们以“看不见的海岸线”为主题,从内港一带出发,带大家去重新忆起澳门因海而生的海岸文化。

 这里还是大海的时候

 春天,万物复甦,冬眠后的白鸽巢公园正在醒来。走进隔壁的东方基金会,你会闻到春季才有的花香馥郁,会看到红木棉野蛮盛开,还有乌龟金鱼在池塘里畅游。澳门的春季很短,避开梅雨时节,适合春游的天气所剩无几。但因为附近一带都是澳门居民的生活区,白鸽巢公园从早到晚都是热闹的。

 居民们常去白鸽巢,因为那是休闲栖息地,但是附近的花王堂、基督教坟场等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建筑,好像大多数的居民都是“无感”。这些地方走不进居民的生活,人们也对它没有很大的好奇心,即使历史城区存在的时间跨越世代,却有种明显的距离感。少有人知的是,公园旁的这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花园式别墅——东方基金会,免费对公众开放,它有两个展览厅,经常举行国际性级别、地道特色的文化展览或者活动。而这一次的旧城漫游艺术节,邀请了一众居民与志愿者,共创了一个社区创作展览“律动 · 海岸线”。因为围绕着已有的内港陆地继续扩张填海造陆,海水面与陆地接触而形成的海岸线,也就是一条“分界”,从十六世纪的弯曲无规律到二○○八年的整齐划一。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ishu/3297/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