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忆两年前的武汉封城
2022-04-07 2767 鱼子酱 澳门日报
——声音剧场《回家》
在今年初的艺穗节表演节目中,有一个形式比较特殊的节目,那就是声音剧场《回家》。现场抽出七位幸运观众,上台围坐读信,通过分享七位不同职业、不同经历的人物角色小故事,让时光倒流到两年前新冠疫情爆发后的武汉。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我都很好奇,这是我选择这部剧的初衷。
当时我比较幸运,抽到了其中一个角色。按照规则,七位观众按序号读信,不能提前打开信件,所以心情很紧张,害怕自己读不好,想要声情并茂地朗读,又好奇信里写了什么,还很紧张地倾听其他人信件的内容,害怕错过任何一个字眼,丧失与自己信件的关联,更害怕是拼凑不齐整个故事的板块,只能说当时的心情百感交集。
由于这部剧还会继续演出,所以内容就不多讲。说实在,我认为“回家”与新冠疫情结合的这个主题相当好,家是温暖的港湾,“回家”二字对于浸淫在传统文化下的华人意味深远。二○二○年一月二十三日,武汉因新冠疫情的出现、蔓延而封城,无数外地人被滞留在这座城市,很多患病的人住进了医院,“回家”成为了最大的念想。直至今天,疫情仍在蔓延,突然爆发的地区疫情,就会截断在外出差的人员的回家路。
新冠疫情爆发初期,身处远方的我们,只有通过媒体了解到那个时刻的武汉,每一则消息,每一个上升的数字,每一个画面都时刻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实际上,他们到底是用什么样的心情面临这一场灾难?是如何与未知的病毒抢时间,解救病人?是如何在这座被封锁的城市里生活?这些,我们一无所知,信件正是在这样的角度切入,落到每一个具体的人身上。更特别的是,信件内容没有吶喊着苦与痛,反而像普通人的日常语调,轻描淡写地述说那时的场景,而且行文是以零碎的片段构成,非常贴近人们的日常。人们的生活就是由片段、细节构造的,也正是这些小片段、小细节,愈发真实,容易投射到自己的生活里去,读信者和观众才能深有感触。
更何况,这种克制的表达,才能令人感受到当时的波涛汹涌,比如说有封信提及,有个快递员去送药,送到目的地,焦急等待中,接收药品的女孩却说父亲昨晚不幸离世,这药留给其他有需要的人吧。看起来平平无奇的一句话,深思回味令人心痛不已。如果各位读者有机会看到这场演出,记得留心故事内容,里面深藏一条暗线,有待你细心发现。
绀 青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ishu/3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