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新形态 剧场便是全世界
2022-04-07 4231 孙汗青 澳门日报
近来参加了“奇点 · 未来——表演艺术新形态探索计划”的线上分享会,它邀请到澳门独立策展及製作人邝华欢(Erik)及台湾策展人张吉米(吉米),分享线上和现场演出的互动发展,由剧场监製杨彬、电影导演孔庆辉等任引导人。Erik介绍了多个由他策划的跨界及跨国的艺术交流活动,吉米分享了上年他首办的“迎头赶上艺术节”的策划经验,这个特别的艺术节和科技配合,赶上新世代的变化,具很高的开拓性和实验性,运用他和工程师友人研发的网上製作平台Chito,让艺术家可以利用配套去建构作品,形式多样,以手机连接,有无限的可能性。有些作品需要亲身去特定地点参与,有些只须下载作品,在特定时间内依指示开启。
关于这个艺术节的介绍,我曾经在这个专栏以“迎头赶上 茄汁直泼”为题目写了两期,大家不妨在网上找找,可了解更多当时的情况。“迎头赶上艺术节”虽然已经完结,但网站依然在活动,而在多个参演作品中,有些已经颇为成熟,有些作品的话题仍在发酵,吸引观众;因此,他们还会优化一些作品,有一些已经重新上架——你看,在剧场要重演一个作品,多费周章,找剧院、重新召集演员、排期、宣传、开票房等等,但在网上把活动重新上架,继续卖门票是很简单的事,原创作者还可以从中长期收取票价分成,这个操作,在形式上已很符合现代的普世习惯。作者就像养了只会生金蛋的鹅一样,哈哈,发达了……太早了,形式和方法都在,要看你的作品有多好了。你也要有心理準备,将来面对的已不是本土对手,而是国际竞争者。
Erik介绍了最近重演的《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以许立志的诗为创作灵感,这个作品是二○一九年于加拿大首演的个人音乐剧,在二○二○年重演时却遇疫症,剧场仍未开启,Erik的团队决定在网上直播演出,地点是在创作人及唯一的表演者杨光奇在多伦多的家中,而製作人则在澳门,合力炮製特别的直播版本,更成为了加拿大国家艺术中心的网上直播节目之一。杨光奇少年时光在澳门度过,移民加拿大之后,成为优秀作曲家,他的音乐剧场《墓所事事》、《时先生与他的情人》便曾在澳门及多个国家大受欢迎。这次网上直播演出后,受到多个地方的邀演,理论上,只要演了一次,把它录製出来,重複播放,悭水悭力,表演费一秒钟便能袋袋平安。但杨光奇坚持每次演出都是现场直播的,因为表演者在每场的心情变化都会不同,每次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作品。这做法以成本来说,其实是削弱了网上无限重複播放的优势,每次演出都要集合后台人员,成本更高。不过,一个好的艺术作品自有坚持,而经过多次尝试和改良后,对网络操作的熟练,更可以加入更多不同的艺术家去製作,工作人员和演出者可以身处不同的地方,再由身处某地的製作人把不同的元素统一结合,成为一个真正跨国际的演出,而且观众人数更胜现场。(上)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ishu/3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