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们的“当打之年” 跳一场舞
2022-03-24 4146 王民盛 澳门日报
三十而立,意味着人到三十岁前后,在社会上要有所成就,生活节奏趋于稳定。这句成语从古代沿用至今,似乎已成为一个人生定律,一个社会模板。比起二十岁,三十岁就像是一个“人生的重要节点”,因为它少了一份对社会的懵懂迷茫,多了一份赚钱维生的经济能力,思想上又逐渐成为一个清晰自知的“半熟人”。但面对当下的时代,我们的“三十”,又是否真的如此?
二十五岁到三十五岁,是人生发展的巅峰时期,而三十岁这个中间值,像是每个人处于该时期最好状态的“当打之年”。三月文化局的演出《当打之年》,以一场充满戏剧性表演的当代舞,演绎了九位不同社会身份的人物聚集在小酒吧的一个晚上。这一晚,也许是因为酒精的作用,也许是酒吧某一特别日子的魔力,每个角色都发生了属于他们的一场“灵魂穿越”,从现实肉体抽离到精神世界,开始一场幻觉般的自我沉醉之旅。
第一个製造“破坏”的人
神秘诡异的开幕,以灯光闪烁转入温馨愉快的小酒吧,酒吧老闆掌管着吧檯酒水,酒吧服务员打扫卫生,在场的客人,有独自喝酒的、搭讪闲聊的、醉酒胡闹的,气氛欢乐舒适——直到有人刻意去破坏这场“秩序”。
牛头人,以轻佻姿态摔倒椅子,它是第一个製造不安的角色。西装革履、牛头面具,这些都是他“权利与力量”的来源。当戴上“面具”的那一刻起,牛头人就是全场的领袖,以独奏引领着齐舞,观众不安紧张的情绪随着整齐不一、暴力、愤怒、狂野的舞蹈逐渐放大,每当响起“I gotta control you, you are my salve”的歌词,牛头人就是整个舞台的焦点。
不只是牛头人,还有醉酒女、盲乞丐、服务员等其他八个角色,都有专属他们的“焦点时刻”。这些时刻有对不安的反抗、对梦想的追求、对困境的表达,儘管每个角色的身份背景不同,但都在表达一种说不出口的内心诉求——每个角色都在意识到自己的“内外反差”。当下的社会“游戏”规则中,越是光鲜的外表,越能得到众人的瞩目。最初牛头人摔倒椅子製造刺耳声音和令人引起警觉的场面,到沉浸于控制全场人员的幻想,何不是希望得到外界的关注。“牛头”只是一个面具,这个面具也许是代表虚荣名利的追求,越是缺乏越是需要展现,缺乏的背后可能也是用穷尽的物质去掩盖精神贫困的自卑感。
但牛头人有尝试过脱下面具,在他的精神世界中,他成功地摔下面具,抛开那些让他借酒消愁的压力,成功释放自己原始的天性,做他自己。可惜在现实社会中,他很难跳出来,因为已经在伪装的“舒适圈”太久,全场结尾只能在“起身返工”的提醒中踉跄离开,恰好角色首尾呼应。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ishu/3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