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和神话中的“灵魂链”

2022-01-27 2581 毕夏 澳门日报

 甚具女性特质的女性身体和甚具男性特质的男性身体的动作,在以色列唱片骑师欧瑞的电子音乐中,透过强烈节奏得以系统地重新组合。其中一些身躯要比其他的身躯流得更多汗——由此看出舞者并未裸体,而是穿上了由瑞典服装设计师丽贝卡 · 海廷特製的戏服。

 这一由近乎完美人体成就的舞蹈已在欧洲多个国家首演,且于去年十二月再次亮相于前东柏林旧热电厂,原址于二○○六年起改为文化场所,并更名为“柏林电厂”。

 《灵魂之鍊》由以色列着名编舞家沙伦 · 伊尔(又译伊亚等)及其艺术合伙人兼同胞盖伊 · 贝哈尔合作导演。观演时,在笔者的想像中彷彿看见演出变成了一场古老的仪礼。似是完美的身体(此时想到了舞动中的雕塑)把我抽离了现场,听到了法国符号学家(或更应说是作家)罗兰巴特一向从容不迫的声音说道:“以仪礼式姿势构成的、观看过数千次的舞蹈,动起来的时候似以动作作为粉饰,掩饰着舞者的裸露,并将演出沉放在一层无用却又至关重要的舞姿的‘柔婉’之下……”(丽妲 · 布恩吉米诺和贝德劳 · 迪 · 苏沙的《神话学》巴西译本)

 凭藉清晰的章节结构,演出看似分成长度相若的段落。每个“章节”都有一到三、四位舞者以特定的舞姿“带领”着团队,而其余的成员则是整齐地演绎着另一类的动作,这让笔者联想到阅兵,又或者是演出中的演出,但心中想到的其实更是舞蹈的宗教性,甚至是幻想到原始人的舞艺。

 罗兰巴特《符号帝国》书中起首数页内就有东洋书法“无”字。此汉字既谓“无有”、“无存”、“空无一物”外,亦表达出“有”、“存在”相对在天秤上的另一端。而舞,即始于“无”。

 笔者非常希望能告诉这位已故的作家,舞源自“无”:现代汉字“舞”是较晚出现的“无”字变体。从词源学解构此二字,即可看到“无”三千年前最古老的写法,象形一个站着的人,其中一种说法是带着动物尾部作为饰物起舞。有兴趣了解这一说法出处的读者,有《吕氏春秋》的法文译本可作参考。

 至于今天的“舞”字,是“无”字创製后几个世纪后才出现,它的上半部分与现代“无”字几乎相同,只是在下半部分增加了“舛”字,在最原始的文字中象徵着人的双脚,一右一左。

 这样就能让舞蹈传统的神话起源以及其几近宗教神圣的源流,得以堂堂正正地浪漫化。

 演出的製作机构美茵兹州立剧院以德文指出:“受到爱情强烈情感的启发,《灵魂之链》把现代舞和电子音乐与扣人心弦的现代舞结合在一起。”英文版即用到“(两者之间)现代、诱人的融合(marriage,直译即婚姻)”这类字眼。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ishu/3250/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