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粤影星携手 南北宗师汇聚
2023-12-07 1330 唐宏安 澳门日报
一九五○年代初,香港製片家先后开拓了南北美洲、越南、印尼等外埠市场,并且用“卖片花”的方式卖埠。这样既可弥补中国大陆市场之丧失,亦有利筹集资金,令粤语片再现生机。鹰鹏影业公司抢先邀得胡鹏拍製侠义技击片《五虎断魂枪》(一九五一年),由黄飞鸿再传弟子梁永亨担任武术顾问。当时国语片製作成本高,较难获利,有人便想到以粤语片进行製作,而作为国语片去发行,藉以减轻成本,提高收入。鹰鹏正是按照这个策略,创立国粤语影星携手合作的先声——国语明星由“银坛霸王”王元龙和于素秋领衔,粤语明星则由关德兴和曹达华领军。要配合如此史无前例的阵容,当然要有南北武术共冶一炉的崭新剧本。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各派绝技流传于大江南北;历年来,门户之争不断,动人事蹟也不少。《五虎断魂枪》便是根据这些民间传说构思出来,除了表现南北武功各有千秋,亦要强调伦常之爱和师徒之义,更有南腔北调,闹出笑料。片中有北方江湖中人为逃避战乱而南下广东,阴差阳错把家传绝学传授予南方拳师之子,引发南北武林高手的龙争虎斗。双方交手时,北派多以腿功进犯,南拳则以拳肘近身攻击。由于它是香港首部有关南北武术较量之作,故大受观众欢迎。后来粤艺创业作《南龙北凤》(一九六三年)重拍此题材,同一故事时隔十多年依然令人产生共鸣,皆因它反映了武术文化随人口南移而传入香港的实况。
回首一九二八年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以“五虎下江南”促成北拳南传佳话。据说一九三○年代的珠三角,村村有武馆。至于国术在香港立足发展,在一九四○至一九六○年代最为蓬勃;各门各派尤其是南派武术的重要传人都在一九二○至一九六○年代移居香港,当中包括洪拳黄飞鸿和林世荣、永春邓奕、咏春叶问、周家南螳螂叶瑞等,致使中华武术汇聚香江①。其中白鹤和龙形较早南移。白鹤派吴肇钟于一九三○年代抵港,成为南华会第一批国术师傅,其得意弟子陆智夫、陈克夫、邝本夫并称“白鹤三夫”。一九三四年,陆智夫在湾仔成立陆智夫国术社。四年后,龙形拳名师林耀桂南下,龙形派正式南传香港。
战后南移香港的广东武林高手可谓数之不尽。永春宗师邓奕在一九四七年抵港,凭祖传的六点半棍,被誉为“一代棍王”。一九四九年,叶问经澳门到香港,一年后开设首个咏春班,先后收梁相、骆耀等人为徒。一九五○年代起,很多蔡李佛拳师纷纷南下,令香港的蔡李佛拳馆林立。与此同时,粤东武术的传播方法带有显着的地缘和族群特色。较早抵港的东江周家螳螂拳,立足于潮汕人聚居的九龙城和红磡一带,一九一○年,宗师刘水到香港授徒,其徒叶瑞则在一九四八年在红磡设馆授拳。白眉派名师张礼泉在一九四九年到达香港,最初在新界多个客家族群中教授武艺,之后在深水埗设馆授徒。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ishu/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