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难以名状的大型圣乐

2023-11-02 3548 洪峰 澳门日报

 提起法国着名的音乐家古诺(Charles Gounod, 1818-1893),必然会想起他为巴赫的杰作《十二平均律》第一卷第一首的前奏曲谱出的那首脍炙人口的〈圣母颂〉。这曲旋律与巴赫的那首前奏曲配合得天衣无缝,整体集神圣、崇高、甜美、温婉、流畅于一身,发表后即为世人所喜爱,成为不朽的艺术歌曲。

 古诺的音乐生涯

 古诺的母亲是钢琴家,他的音乐兴趣自幼受母亲影响。他笃信天主教,也差点当了神父,一生创作了大量圣乐,连梵蒂冈的国歌《教皇进行曲》也是他的手笔。

 一八三六年,古诺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师从着名音乐家阿莱维学习对位法;一八三九年凭《费迪南德清唱剧》获罗马大奖第一名;一八三九年至一八四二年,他在罗马进修圣乐;其间,他一头栽入文艺复兴的教会音乐中,并深研罗马天主教会中最伟大的教会音乐作家帕莱斯特里纳的音乐作品。是项研究对他影响至深,他这时期的作品几乎全是宗教属性的,其中在一八五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其老师阿莱维公开首演了《圣则济利亚庄严弥撒曲》。古诺的乐坛好友圣赏对这首弥撒曲的评语如下:“《圣则济利亚庄严弥撒曲》甫出现,即时在听众中引起了一阵冲击,这作品同时融合简朴和宏伟,像在音乐气场中蓦然冒起了如破晓时绽放的宁谧亮光。这异样的状况引起听众很大的困惑——先是茫然,继而被迷住,最终被征服。”

 古诺的《圣则济利亚庄严

 弥撒曲》

 按圣赏的评语,听这部作品有如正在品尝混酱淋漓的肠粉——色彩斑斓,众味纷呈。的确,其旋律简朴亲和,但音响既古朴又热情、既柔和又尖锐,整体庄重又戏剧化、优雅又通俗,真有点叫人摸不着头脑。其中又多用半音转调使作品平添一些迷离感。多年前,当我第一次听这部弥撒曲时,随着音流的推移,我的情绪亦随乐意而变化,不同的感觉纷至沓来。可以说,这部弥撒曲是戏剧风格与圣乐风格磨合相融的成功範例。这对古诺在他的音乐走向世俗化的演变中起了核心的作用。

 第一章〈垂怜曲〉以纯真的音调和谦卑而自信的音乐姿态向上主恳求垂怜;第二章〈光荣经〉甫开始充满保守的喜悦,像天使向牧童唱出报喜的歌声,至“我们讚美你”,蓦然爆出一段狂热和喜乐的和声;继而进入冥想的“求你垂怜我们”,又进入光荣结束的快板;第三章〈信经〉开首和尾声合唱团都齐唱,以歌咏宽广的旋律给造物主的伟大以有力的肯定;至“基督道成肉身”一段,曲风转入了神秘的色彩;由受难至埋葬一段,作者将“被钉在十字架上(Crucifixus)”一词由三重唱戏剧性地重複三次,再由合唱团依样重複;继而将“苦难”一词重複了七次,有意藉此表出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所说的“临终七言”的意涵。这一段由道成肉身、受难、死亡、埋葬至复活,在信经中是最为核心的信仰,作者对意境描绘得分外深刻。这章的尾声,作者似乎刻意再度唤起人们如前述天使歌咏的情绪。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ishu/3202/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