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身体阅读的舞剧

2023-10-26 4506 黄慧 澳门日报

 ——评《永不消逝的电波》

 “舞剧可以被阅读吗?”《永不消逝的电波》(以下简称《电波》)于澳门文化中心演出完毕后,望着观众席四处潸然泪下的脸庞,我似乎已经得到了一个肯定的回答。

 《电波》是内地舞坛“双子星”周莉亚、韩真编导的作品,从《电波》首演至今四年有余却不减半分的热度,足以看出此二位编导的创作实力与野心。《电波》讲述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党李侠与兰芬在上海潜伏,在愈加严峻的形势下一边躲避敌特追捕一边坚持情报传递工作的故事。红色革命题材的舞台剧在年轻人群体中一向不讨巧,呈现出来的舞台不是说教意味过浓,就是事件过于老套,而《电波》在年轻群体中“一票难求”的关键就在于其叙事上的成功。“每部小说都希望能以某种方式被阅读”,依我之见,每个舞台也希望能以某种方式被阅读。

 无论是话剧还是音乐剧,台词与歌词的存在可以让观众们直观地感受到文本的存在,并对其作出评价,而舞剧作为近年来愈发热门的舞台剧表演形式,单纯地用身体、配乐以及舞台美术就可以向观众传递充分的、“无声”的情绪与内容。这种运用身体传递的内容物可以被算作一种文本吗?且看《电波》的表达。

 首先是与身体互相构成的身份文本。《电波》在开头就通过字幕与服装向观众表达人物身份的区别,而在往后的表演中则更多地通过身体进行表达。以群像角色中出现的裁缝店老闆与学徒晓光为例,裁缝店老闆是老革命党员,所以他在舞台上大部分的动作沉稳、有力、果断;裁缝的徒弟晓光年轻天真,所以他的舞蹈动作是灵动、轻盈的。以不谙世事、天真纯洁、永远面带微笑的人物形象出现的晓光,他在紧急关头牺牲的一幕后,观众的啜泣声也是最大的,观众的眼泪正是晓光这一人物被阅读的证明,也是晓光这一人物叙事成功的证明。轻快而充满希望的舞步与沉重的枪声形成对比,充满希望的笑容也永远地留在回忆之中,三个人的合照也永远失去了一个位置。“无声”的文本传递晓光的人物故事,而观众通过身体的文本阅读斗争的残酷与生命的沉重。

 其次是由身体构成的空间文本。《电波》中女演员们身穿旗袍起舞的婀娜姿态;弄堂里纵深交错的光影中男女主角携手起舞;在雨夜敌特伞下黄包车夫的来往奔波,这些身体与元素的配合共同展现出解放前夕上海的城市画卷。舞台的纵深有限,但舞台所表现的空间无限。通过舞剧形式的表达,观众们就如同阅读小说一般,跟随舞台的想像与留白构建出一个不存在于当下的城市,获得超越空间的沉浸式体验。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ishu/3198/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