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玉电影的多元宇宙
2023-09-14 3453 华强森 澳门日报
令狐昭
香港沦陷前,洪仲豪执导了香港最早期的武侠片,如《方世玉打擂台》(一九三八年)和《红衣女侠》(一九三九年),还有《薛刚大闹花灯》(一九四〇年)等多部传统说部英雄片,这些作品代表着上海电影技术、人才与广府大戏、伶人的有机融合。其时洪仲豪似乎已洞悉广东英雄题材的市场潜力,直到粤语片第一代方世玉新马师曾活跃影坛后,洪仲豪把新扎文武生黄鹤声引进电影界,主演《大破铜网阵》(一九三九年)和《狄青》(一九四〇年)等战意十足之作,为香港再添一员电影猛将。
抗战胜利后,黄鹤声摇身一变成为大观声片公司的主力导演;“伯乐”洪仲豪仍不忘初衷,执导了《李元霸》(一九四九年)、《关东九侠》(一九五〇年)、《荒江女侠》(一九五〇年)等影片,让十年前的“武侠片大本营”重现江湖。当时洪仲豪和钱似莺①提拔的年轻人如王天林、于素秋、林蛟②等,都是日后粤语武侠片的中坚。战后洪仲豪对香港电影文化的一大贡献,就是与冯志刚③在《方世玉与苗翠花》(一九四八年)合力重启方世玉电影世界观,同时将另一粤剧“神童”石燕子④形塑为粤语片第二代方世玉。
那时武侠片与神怪片的电影种子纷纷萌芽滋长,不过两者并非截然二分,方世玉系列电影颇能反映这种兼容并蓄的情形。正如顾文宗初执导筒时期之作,有强调“广东民间故事”、自称“武侠片之王”的《方世玉胡惠乾三探武当山》(一九四九年),有重申“武侠、拳术”的《方世玉九战峨眉山》(一九四九年),有标榜“少林寺第一条好汉”、“正派少林武艺”、“武侠技击大打真军”的《方世玉万里报师仇》(一九四九年),有倾向“北派”和“机关、飞剑、神怪”的《方世玉火烧红云寺》(一九四九年)。
其后冯志刚邀得黄鹤声粉墨登场,凭《真假方世玉》(一九五〇年)引发方世玉电影“内讧”,且在《方世玉擂台招亲》(一九五〇年)和《方世玉三打木人巷》(一九五一年)自称“正宗少林武艺”。顾文宗则以《方世玉大破白莲教》(一九五〇年)、《方世玉血战阴阳洞》(一九五〇年)、《方世玉正传》(一九五一年)、《关东飞侠大战方世玉》(一九五一年)、《方世玉远征巨灵峰》(一九五一年)应战,首两部为武侠神怪片,以机关、飞剑、斗法作招徕,后三部回归武侠技击层面。微妙的是,如果说《真假方世玉》之“真假”乃同业较劲时的一种针对性回应,对方的《方世玉正传》同样顾名思义。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ishu/3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