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迭语言时空的剧力
2023-08-03 2225 林以广 澳门日报
——观《砂煲罂罉嘉年华》
澳门的土生土语跨越了语言的藩篱、突破文化边界的桎梏,多语种的联结取代单一的交流。人们在这种特殊的两言三语、甚至多言多语的複合介面中重组和领略新的生活,并持续面对语言的未知,对不同的语种一直持开放的态度。大杂烩式的语法散发出一种语言的合力,交流的疆界似乎不再被具体的时空所定义和限制,成为语言的混合体和接收器,因此也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者——“活着的历史”。
在第三十三届澳门艺术节闭幕式上,澳门土生土语话剧团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原创节目——《砂煲罂罉嘉年华》。该剧是“土生土语”的集中表现,也是该语言的隐喻系统,其更迭了语言的时空和生活的边界。作品抛开传统戏剧里的部分要素和舞台排演规则之间的既定关係,在说话取代剧情的戏剧世界中,土生土语的话剧佔据了重要位置,改变观众既成的观剧心理和习惯。土生土语话剧的发展经历了辩证复归的建构性阶段,把土生个体感受与文化反思融入戏剧之中,不断延伸了归融剧独特的艺术特质。
在《砂煲罂罉嘉年华》的观看现场,澳门土生葡人佔了大多数,很多是带着一家大小来观看。与澳门着名作家左凯士一起,笔者带着刚满六岁的女儿全程观看完这出两个半小时的剧目后,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女儿在来观看该剧之前,在当天上午参加了儿童的夏季运动会,一般来说,她的体力应已过度消耗,但是她在该剧的观看过程中一点也不觉得倦怠,反而越发兴奋。虽然她听不懂土语,但能听懂一部分其他语言,比如普通话、粤语和英语。她更多地是以会意和感知的方式观看,和观众们一起在此起彼伏的笑浪之中开怀和回应。话剧艺术不等于叙事,打开感知是看剧的重要部分。女儿在上幼稚园之前也讲粤语,在上学之后,以讲普通话为主,粤语的习惯受到了冲击。《砂煲罂罉嘉年华》中出现的一小部分粤语,激发起她说粤语的兴致,看剧的第二天,她一起床就开始叽叽呱呱说个不停,模仿土语中的“早上好”迎接清晨,还用一天的时间尝试与我们用粤语对话。这意味着该剧假定性的表演现场已去除一切与戏剧无关的事物,回到了戏剧本质——心灵与感知的集合。
飞文基导演的《砂煲罂罉嘉年华》中的“砂煲罂罉”,是粤语对厨房炊具的统称,在这里是“筹备”,也是绸缪;是狂欢,也是“嘉年华”的一种生动的隐喻。该剧上下两场还混合了多种类型的喜剧短片,台下的观众很多也是该剧短片部分的演员。这种解构的、颠覆性的剧作方式,充分发挥了多媒介剧场的探索性。该剧产生了“戏剧与戏剧共时”複合效果,利用戏剧来消解戏剧。戏剧再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戏剧,而是指一直以来作为社会发展现象或日常生活轨迹的戏剧。剧中的短片环节有左凯士“严肃的单口喜剧”表演片段《我者和他者》,主要讨论哲学意义上的我者和他者之间纠缠不休的关係。我打趣说道,我和他的来信一直保持了这种关係。戏剧大师彼得 · 布鲁克在《敞开的门》中写到戏剧始于一种关係:“戏剧开始于两个人相见,如果一个人站起来,另一个人看着他,这就已经开始了。如果要发展下去的话,就还需要第三个人,来和第一个人发生遭遇。这样就活起来了,还可以不断地发展下去。但一开始的三个要素是最基本的。”今年恰逢澳门土生土语话剧团成立三十周年,为艺术节压轴呈献话剧《砂煲罂罉嘉年华》,艺术节特别开设了“土生土语话剧团图片展:三十年舞台上的多元文化”,邀请戏剧观众多角度进入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部。事实上,该展览也可被视为是静态戏剧,预示着一次“发现剧场”的观看之道。《砂煲罂罉嘉年华》的“戏中戏”或“话剧中的短片”与话剧团的图片展,可以说是与布鲁克的戏剧三要素遥相呼应。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ishu/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