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侠片与火烧片
2023-06-08 1274 求鲤 澳门日报
令狐昭
一九二〇年代至一九三〇年代是中国电影业发展的高速年代,无论在製作、发行、放映、市场开拓、投入的人才和资金、电影作为大众娱乐的普及等,都出现了巨大转变。尤其是一九二〇年代中后期迅速崛起的武侠神怪片,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叙事传统与複杂现实相互交织而成的产物,也是古装片在严酷的商业竞争环境中寻找出路的结果。
一九二五年,邵醉翁创办天一影片公司,并以其敏锐的商业触觉开拓市场。天一出品既追求故事悬念,又注重发扬中华文明,开创诸如《梁祝痛史》(一九二六年)等稗史片,引发古装片热潮,自此神怪风气日盛。而《女侠李飞飞》(一九二五年)则让古装片里的武打元素得到强化。由京剧名旦粉菊花①饰演的李飞飞,扶弱锄强,飞檐走壁,令观众如痴如醉;最微妙的是电影宣传单的配色,跟二十世纪初英国女权运动的主色调不谋而合。
不过这位女中豪杰并未掀起风云。直到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一年间,中国影坛才涌现第一个武侠电影创作浪潮。最早的方世玉电影《方世玉打擂台》(一九二八年)和《新少林寺 · 方世玉打擂台》(一九二八年)都在此时问世,任彭年②更一口气拍了十三集《关东大侠》(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四年),由身材矫健、英气勃勃的邬丽珠扛起全片。二十年后在黄飞鸿电影里担任主角的曹达华,十五岁便赴上海月明影片公司当《关东大侠》的临时演员。
那时武侠神怪片约佔电影出品总量的六成,如此怪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一把火”烧出来的——由郑正秋、张石川改编自平江不肖生长篇小说《江湖奇侠传》的《火烧红莲寺》(一九二八年),上映后赢得巨大反响,显示出武侠片所蕴藏的强大巿场感召力,难怪后世视之为武侠片开宗立派的奠基之作。该片远近轰动,同业纷纷仿效,致使《火烧青龙寺》(一九二九年)、《火烧九龙山》(一九二九年)、《火烧七星楼》(一九三〇年)之类的“火烧片”接踵而出,银幕上到处大火。第二集引入胡蝶所扮演的红姑,她身穿的红衣乃是在菲林上逐格填色的效果,其形象深深地影响了后来香港武侠片的风格与选材。
这时期女侠经常充当主导角色,女侠片如《红侠》(一九二九年)、《女侠白玫瑰》(一九二九年)、《荒江女侠》(一九三〇年至一九三一年)、《江南女侠》(一九三〇年)、《女侠黑牡丹》(一九三一年)等共同製造新的性别话语,虚拟世界的女性地位被提升至前所未见的高度。同期业界还拍製了不少神怪色彩较淡或没有神怪色彩的武侠片,这些影片与神怪片、武侠神怪片一起构成中国早期电影里最宏大的类型奇观。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ishu/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