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演”之度

2023-04-30 4238 黑洁明 澳门日报

 戏中戏的美学策略,在《西哈诺》第三幕开始慢慢淡化。原先推一张檯进来,演员换一套服装,灯光氛围一转,就由剧院变成了麵包店。可是当剧情进入女主角罗克珊与卡斯安、西哈诺(只有声音)楼台相会之后,整体的剧场布局都跟一般镜框舞台相类,纱幕落下代表空间的分隔,又用了前幕开关作为时空的距离,第一、二幕的灵动与剧场性再不复见。

 或者说,戏中戏或台中台的演绎,完全交到演员身上。正如文本中已设定的卡斯安,扮演着具有西哈诺的文采,而西哈诺的文采也借卡斯安的俊俏肉身进行扮演,到第五幕,前述故事的十四年后,罗克珊于修道院每天等待西哈诺来报告贵族新闻。修道院的修女们,由男、女演员混合扮演,不过此一扮演在方法上却不统一,正如第一至四幕均有女演员扮演男角的情况,但女扮演男角(例如欧阳月珊饰演的麵包师)没有在身体上刻意标榜其性别特徵,却仍然自然入信。但在修道院这一场男演员(例如黎乃铿)却刻意以娘娘腔的声调、走路时夸张地扭摆下盘来取得效果,这种带来疏离感的跨性别扮演,除了让现场观众哈哈大笑外,还换来原本要交代后续剧情的台词被弱化的效果,可见戏中戏强调的扮演性,在下半场并未拿捏得宜。

 《西哈诺》在原文本中描写出一个戏中戏的场景,隐喻剧中人也正如舞台上的角色一样,扮演了角色或者替人幕后提词,却无法以自我视人。而梦剧社的《西哈诺》在文本的基础上,以舞台上的舞台来凸显剧场性,导演在第一、二幕表现得神采飞扬,可惜在这层面上,导演语言并未贯彻始终。而在剧中剧的扮演性上,演员似乎并未意识到当中的“扮演”之度,部分表演者在疏离与投入之间显然未能自在,犹如精彩的场面调度中缺乏灵魂的布景。

 (未完成的剧中剧 · 三 · 完)

 踱 迢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ishu/10841/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