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场也是戏

2023-01-01 3314 黄震 澳门日报

 由于十五分钟的小品戏剧传统,九十年代初期形成了一批重视戏剧冲突,场景、时间统一的小品剧本创作,例如周树利老师的《简陋剧场剧本集》中,就有大量这类剧本。今次“短剧汇演”中的《传家之宝》,另外澳门戏剧社的《缘份》,亦属此类。

 有些小品剧虽然会有分场,时间跨度超过一天或一段时间,但场景亦会安排在同一地点上,这样对当时舞台技术、人力资源上的限制来说,都是比较合理的。

 随着题材和美学探新的需求,九十年代中期的校园小品剧作也有了些新颖的手法,大胆地突破故事的时、空限制,以多场次、多场景的方式进行,由于演出场地的技术配套十分简单,所以灯光比较多用作分场,而不一定是创造氛围。场次多会出现一些暗场太久或太频繁的问题。看“短剧汇演”一些分场较多的演出,有着明显对暗场的功能性误解。很多时会将“暗场”视作演出的暂停,然后观众就在没有过场音乐的暗黑中,等待着台上的黑衣人在替换布景。事实上,暗场并不代表演出的暂停状态,而是演出过渡,它可能是前一场演出的气氛延伸,让观众继续回味(即使暗场中已有人在换布景),也可能是下一场戏的气氛提示,让观众準备进入下一场戏的氛围、节奏当中。在暗场时观众的情绪、专注力不应该放鬆,看看有多少个后台工作人员在急忙搬动布景、道具。

 舞台画面是具有流动性的,由人、灯光、声响共同运作着,这个流动性在暗场中,如何安排也是一门导演的技术。

 上一场完结,是什么先消失、什么先进入,然后才进入暗场?是淡出淡入还是快速切换?这个暗场的能量,这个暗场所传达的氛围与提示便不一样。同理,暗场完结,进入下一场时也需要思考上述这些问题。

 (“短剧汇演二○二二” · 四)

 踱 迢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ishu/10183/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