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艺不易
2022-12-12 5092 明河在天 澳门日报
这学期安排了硕士研究生的期末报告,是对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研究。非遗在历史遗产中显示的最大特徵是:活着的,而且离不开人的元素。各组同学四出搜集资料,又与相关人物进行访问,显然不敢怠慢,他们选题也尽见心思,如太极掌、神香、太岁、搭棚、舞狮,鹹水歌,还有麵塑人等。
麵塑公仔大家都不陌生,也就是用麵粉或糯米粉作为材料,经过专业师傅的巧手之下,捏出各种栩栩如生的人物和花鸟,印象最深的就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了。但不知何时,这道风景已经很少见。现今澳门已经将此项目列入了非遗清单,那就意味着有潜质成为澳门一项具有推广价值的非遗文化。
课堂上同学分享了研究成果,年轻人将一些原来不以为意的社会现象或民间信俗,提升到学术研究的层面,才会真切体会到许多在本地充满色彩的文化元素,其实是一些坚守技艺的人在默默地付出而成就着不平凡。当然,他们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延续,真是谈何容易,需要勇气和一份执着,尤其是那些较为偏门的技艺行业。
然而从李同学与澳门一位谦称用麵塑行走江湖的捏麵人——七十多岁的林伯进行的访谈中可见,情况似乎不太乐观。林伯认为,最好能有个牌照允许摆摊,在旅游或闹市中製作成品以宣传推广,又希望能收徒,尤其是吸纳比较沉稳的年轻人。然而,这些都未能尽意,且困难重重,摆摊随时被驱赶;也探索过自资租场教学,但能力有限。
的确,非遗是经过一段颇为漫长的时间,才能成为一个地方或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且往往由细小的群体,渐渐影响主流社会的参与,而产生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诚然,这当然需要各方面的扶持推助,而不是仅仅依靠几人单打独斗。
遨 翘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ishu/1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