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十六岁
2022-05-13 1821 裘山山 澳门日报
二○一八年八月十三日,一个闷热的下午。亚马喇前地附近有一家名为“丽影”的影相舖,年逾九旬的老闆王新权坐在太师椅上,吹着老式吊扇缓缓迎送的微风,看街道来来回回的车辆和行人。他穿着短袖衬衫,戴着金丝框眼镜,梳着油头,保持着上世纪中叶上海绅士的派头——事实上,他还真是一个上海人。
隔壁做西装裁缝生意的阿萧叔就是他亲外甥,因此,无论是在这里土生土长的华人居民、土生葡人,还是上世纪上半叶陆陆续续从印巴来的穆斯林和帕西人,都亲切称呼他为“上海权”或者“阿权叔”。
如今虽然是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的天下,但还是陆陆续续有“文艺青年”和上年纪的本地居民来这里拍照。前者多半是内地来的,王新权会讲普通话这一点很能吸引到内地学生;后者主要是老街坊,他们希望“阿权叔”能帮他们拍好全家福——他们不相信那些年轻的摄影师,儘管客观来讲年轻的摄影师在数码相机的运用上肯定好过这位九十多岁的老闆。其实王新权已经不拿相机了,主要负责这项工作的是他的孙子,出生于一九七五年的王念祖。
“阿伯,你好,请问你是不是王新权先生?”
一个芳龄二十八的女孩走进来,用标準的普通话问着。王新权点了点头,然后慢慢站起来,看向王念祖说:“我是,不过我现在年事已高,主要是我孙子阿祖在帮忙。阿祖啊,是内地的客人,可能同那些青年一样想拍艺术照,你同阿莲(王念祖妻子李慧莲)帮手招待下。”女孩连忙回应:“权伯你好,我是唐玉秀的曾孙女,我想穿着我太奶奶的旗袍拍照……”王新权听到这个名字,愣了一会儿,扶了一下自己的金丝框眼镜,缓缓用普通话说道:“玉秀啊,唐家三小姐……你太嫲——啊太奶奶,还在不在?”
一、中山来客
丽影影相舖开业于一九四二年,当时的名字是“丽影相馆”,是王新权叔公王平之的产业。抗日战争蔓延到华东,王平之便带着姪孙南下香港,后来觉得香港似乎撑不住,赶紧移居澳门。王平之在清末就已经在上海法租界开照相馆,来到澳门后就重操旧业。时年十五岁的王新权,在此处帮叔公打下手,负责照片的沖洗和印製。王平之常对这个姪孙说:“我么得(没有)儿子,女儿跟法国人跑了,侬(你)就是我儿,好好干,这相馆就是侬(你)的啦。”王新权一边帮叔公沏茶,一边应着:“好好,阿拉(我)晓得的啦!”
一九四二年冬至,王平之、王新权正準备收档,他们已经跟一帮上海老乡约好,这天晚上要到大三巴附近的一家上海菜馆聚餐。这个时候,一个也是芳龄二十八的少女,在“姑太”(自梳女)的陪同下来到相馆门口。女孩穿着旗袍,虽然不算高挑,但亦有那份美丽。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xiaoshuo/2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