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正襟危坐”趣谈

2022-10-29 4486 宋婷 澳门日报

 据《韩诗外传》记载,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家时,叉开两腿坐在那里。孟子外出回来,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回头对母亲说,我媳妇不守礼节,请允许我休了她。孟母问,为什么呢?孟子答,她劈腿而坐。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答,我亲眼所见。孟母说,这说明你不懂礼节,不能责备媳妇。《礼记》不是说了吗?将进门,问谁在;将上堂,高声扬;将入户,眼向下。这些都是为了让居室里边的人有个準备。如今你连个招呼也不打,就闯进了媳妇独居的内室,因而看到了她劈腿而坐的样子,这是你礼节不周,怎么能责怪媳妇呢?孟子自愧失礼,于是就打消了休妻的念头。

 在我国古代礼仪中,向有“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之说。那么,怎样坐才算符合礼仪呢?一言以蔽之:正襟危坐。

 在一些古装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坐姿:先整肃衣冠,然后撩起袍服前襬,双膝依次跪地併拢;再撩起后摆,臀部落在脚跟;双手平伸,扶于膝上;抬头挺胸,目不斜视。

 “正襟”好理解,“危坐”是什么意思呢?我原先以为,“危”是“跪”的通假字,“正襟危坐”就是“正襟跪坐”,可查阅了许多资料后,几乎所有文言文的注释都说“危者,端直也”。“危坐”,既端庄又体面,还能体现敬重,是我国古代最标準、最正规的坐姿。至少汉代以前,人们在正式场合都是这样坐的。因正襟危坐严肃、呆板、累人,后来,随着裤装和桌椅板凳的普及,渐渐淡出礼仪规範,但在日韩等一些东南亚邻邦,还部分保留下来。有人据此提出恢复跪坐,显然不够现实,因为居住条件和生活习惯变了。

 上古时期,人们穿着宽袍大袖、两襟相掩的衣裳。这衣裳两字,各有所指,所谓“上衣下裳”。衣者,依也,用来遮蔽上身;裳者,裙也,用来遮蔽下体。连体裙称作“裳”,长裙则称为“常”。那时还没有包裹下体的裤子,“裳”也好,“常”也好,说白了都是盖住下体的遮羞布,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防止走光。所以《礼记》中有“劳毋袒,暑毋褰裳”,就是说,做活时不能袒胸露背,夏天也不要把裙襬撩起来。

 在桌椅板凳之类的家具没有普及之前,古人席地而坐,很容易暴露下体,让人感到难堪,跪坐的礼仪便由此推广开来,成为公开场合坐姿的惯例。臀部坐地,两腿叉开,双膝屈起,称为“箕踞”,这在古代会被视为不雅,也是极不礼貌的姿势。当然,非公开场合又另当别论。孟子休妻的理由,在《韩诗外传》中只有一个字“踞”。字典的解释是:将两腿八字形叉开的坐姿。说白了,不就是劈腿吗?

 至于今人流行语彙中的“劈腿”,不过是出轨行为的代名词而已,与“箕踞”不是一回事。由此联繫到古诗文中一些字词,需要参阅古人注疏后寻求正解,不可望文生义,就像“危楼”是指高楼而不是危房一样,“危坐”用的是引申义,即端正、挺直,与危的本义没有丝毫关係。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suibi/9704/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