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灵魂拷问
2022-10-28 2310 李宏颖 澳门日报
六岁的女儿最近看了一些关于死亡话题的绘本,突然问我:“妈妈,人可能不会老,但肯定会死,对吗?”我不假思索答了一句“人也会变老呀”,结果小姑娘反驳道:“书上说有些小朋友没长大,就病死了。”“哦,是噢!”确实是可能不会老,但一定会死,原来小朋友都有非常严谨的逻辑思维。然后她一脸悲伤,问道:“为什么一想到自己会死,就那么害怕;人不会死该有多好啊!”果然每个小朋友都是小小哲学家。
我快速思考了一下,告诉她其实对死亡的恐惧人人都有,这种恐惧基本上来自于三方面:第一,当死亡与疾病相关联时,我们沉浸在疾病的痛苦之中,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自然会产生强大的恐惧感;第二,面临死亡时,想到要和家人朋友们永远分离,有太多爱和不捨,也会惧怕死亡的到来;第三,人死之后,就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从此与世界失联,内心会有慌乱和恐惧是非常正常的。试想一下,没有死亡是否会更好呢?一方面人口就会不断膨胀,地球无法承受是早晚的事;另一方面是更大的问题,当我们拥有无限的时间,就不会珍惜了,正是因为人生有限,我们才会作出选择,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样看来,死亡反而令人生有意义。明白到这一点,死亡就不是想像中那么可怕了。孩子听得很认真,我告诉她:“你还很小,也很健康,还有漫长的人生路,现在可以不用那么早担心死亡的到来。”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种逃避“死亡”的文化,且不说中国古代皇帝追求长生不死仙方,就连我们现代社会,也十分避讳谈及死亡。“四”与“死”音近,我们会刻意避开,电话号码不能有“四”,车牌不能有“四”,甚至连开发商盖楼时,有些会直接跳过“四”的楼层。而我内心对死亡的恐惧,来源于年幼时看着家人们对家中已故老人仪式的操办。灵堂的布置、哀乐、道场、花圈、啼哭、遗像,无一不是我童年挥之不去的阴影,所以直到现在我都不敢正视已故者的遗像。
这几年慢慢变老,开始探索自己内心,发现其实并不惧怕死亡,而是非常害怕死后的各种仪式。于是我对女儿说:“如果有天妈妈不在了,不要举办任何追悼仪式,火化后树葬就好了,也不需要清明祭拜,如果想念我,晚饭时加上筷子,唱首妈妈喜欢的歌,那就是最好的怀念了。”
若 瑜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suibi/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