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无附枝 麦穗两歧
2022-10-23 3169 蔡余杰 澳门日报
自古以来我国是以农立国,盖民以食为天也。可是往往要听命于天时,所谓“睇天食饭”,往往遇上荒年,便饿殍载道。近世纪,为了加速经济发展,把鱼米之乡的农地盖起高楼大厦,粮食不足而有赖进口,颇有饮鸩止渴之嫌。曾经有过一段日子,说是亩产千斤,未免言过其实。不过在适当时候,出了一位水稻之父袁隆平,他研究出水稻杂交的方法,把口粮的问题得到很大的帮助。他比及时雨更及时。
说起袁隆平,联想到北齐时的孟邺,字敬业,安国人。他担任东郡太守时,由于施政宽和仁惠而名噪一时。在他所治的地方,一株麦子竟然结出五穗,至少也有三四穗。据说有人送来一株麦子,竟然长出九枝穗。当然,孟邺不是袁隆平,他没有农业知识,只是一位精心施政,为国为民的好官,人们认为这好官感动于上苍,是善有善报的结果,而这善果不是孟邺所得,而尽荫于万民。
据说,汉光武帝出生在洛阳,这一年,当地也出现了一株九穗的麦子,因此光武帝取名为“秀”。粤语“秀”、“瘦”音同。一人“瘦”而天下肥何憾之有?怕的是一人肥而天下瘦。
不得不提的是张堪为渔阳太守时,民谣有这样的称道:“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公为政,乐不可支。”像这样的民谣,听一下亦高兴。
这些典故,古人把它编成韵文,而且是对仗。那么“孟邺九穗”与之相对的是“郑珏一麻”。话说唐代的郑珏和李愚都是学士,某日在郑珏所住的亭下突然长出一株麻。李愚说:“这是将为宰相的徵兆。”霜降之日,这株麻结籽,竟是白麻。后来郑珏果然被任为宰相。据惯例,在唐朝任命宰相的皇令是写在白麻纸上的。
“郑珏一麻”与“孟邺九穗”无关,只是着书者取其对仗与叶韵而已。
冬春轩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suibi/9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