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不禁风与若不胜衣

2022-10-16 3893 李耳 澳门日报

 已忘却作者姓名,他的一首诗有这样的一联:“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菡萏是荷花的别称,红蜻蜓停留在荷花上,大风一来把牠吹走,此所谓“弱不禁风”。

 《明史 · 文苑传二 · 储巏》:“巏体貌清羸,若不胜衣。”这是说巏体弱,好像衣服的重量也不能承担。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 连琐》:“(丽者)瘦怯凝寒,若不胜衣。”那句“若不胜衣”与“弱不禁风”是否有类似之处?可以肯定,两者都是形容体态羸弱,一是风也吹得起,一是连衣服的重量也无法承受。“弱不禁风”的“弱”是“强”的相对,但“若不胜衣”的“若”,在粤语领域中与“弱”音同,不过字义却截然不同,那么是否“弱不胜衣”之讹?我绝不怀疑《明史》与《聊斋》写错。细究那“若”字,其中一义是“至于”,如班固的《西都赋》:“若乃观其四郊,浮游近县,则南望杜霸,北眺五陵。”又柳宗元《非国语下 · 伐宋》:“若乃天者,则吾焉知其好恶而暇徵之耶?”观乎此,则“若不胜衣”,是说其体羸弱,竟至于连衣服的重量都不能承担。

 若,在佛家中有另一个读音,不读“弱”而读“惹”。如“般若”,读作“波惹”,这是梵语prajñ的音译,乃智慧之意。特别是指观照空理的智慧,即觉悟的慧观。

 若,一般的意思是“好像”、“相似”。《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是说:上善之人,如水之性,因为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老子》六十章也有一个“若”。那就是“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是说治理大国其实很简单,只是像煎小鱼一样。其实老子是说,执政者要在安静无扰的情形下治理国政,扰则害民,虐政害民,灾祸就会来临。所谓“清静无为”,则人人可遂其生而相安无事。“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诚不刋之论也。

 冬春轩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suibi/9607/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