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的回忆

2022-10-14 4899 刘翔 澳门日报

 佛山南海有不少水网地带,包括西江、北江多条可行船的干流、支流,还有众多在乡间穿流的河涌。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从山区调到水乡的中学教书。看见水清土肥,鱼塘、绿野遍布,感觉环境好得没话说。

 学校后面就有一条小涌,岸边还泊着小艇。

 后来才知道小艇是一些学生用来上学的。那时乡间能行车的道路和桥樑不多,而当地河涌纵横,划艇就是最便捷的了。有学生为了让我认识新环境,特意划小艇载我绕游了半天,还教我用桨的技巧。后来的日子我常借他的小艇作“自驾游”。当我在小涌悠悠划着,常见许多小鱼泛起的层层涟漪,加上两岸翠绿青葱,四野寂静微茫,感觉无比写意。

 当地人大多养鱼,却少有人钓鱼,我是个例外。假日我常到涌边垂钓,感受钓丝或强或弱在水下扯动的刺激。虽然都是小鱼儿,但不多时就能钓上一二十条,而且是鲤鱼、鲗鱼、塘虱……应有尽有。

 那时物资短缺,食品大多凭票供应,但在水乡供应的塘鱼却很宽鬆。一次家人来学校小住,我询问饭堂能否多买点鱼加菜,第二天採购员就给我买了条五斤重的鲩鱼回来。一鱼三吃,两天吃不完。

 学校饭堂及职员宿舍在涌边,有些家属养了鸡和鸭,我也散养了几只。牠们常待在小涌边,不用经常餵饲却能长大,半年后,还开始下蛋。一天傍晚,几个学生约我带个塑料盆去小涌游泳。下水后用手摸用脚踩了十几分钟,竟收穫了二十多只手掌大小的河蚌。当我以为要煮河蚌打牙祭,他们却说:“河蚌不好吃,但鸡鸭吃了会多下蛋。”于是取出蚌肉切碎后拿去作饲料,很快就被抢吃一空。如此每周一次,一个月后,鸡鸭们个个膀大腰圆,毛色发亮,产蛋也真的翻了近一倍。

 当时还属文革时期,但水乡的人们却自顾做事:上班的上班,养鱼的养鱼,种菜的种菜,余事少理;在学校我们参与劳动比上课还多,但师生一起劳动,一起生活,彼此了解更像一家人,情谊也在持续联繫中昇华。

 若干年后,这批学生赶上改革开放的创业大潮,半数以上都投身当地着名的建筑陶瓷、建筑、五金、小家电等工作,成为企业的骨干,有几位还成了几百人到近万人企业的老闆。

 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我和这批昔日学生的联繫从不间断,看着他们不断成长和日新月异的辉煌,扪心自问在水乡教书的八九年,我能给学生的不多,相反是他们勇于开拓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让我的余生获益匪浅。

 曾国坚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suibi/9584/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