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与唐诗的远足

2022-10-09 4394 王海山 澳门日报

 十月二日晚,本届澳门国际音乐的第二场精彩演出《玉亦万重——歌中的唐诗之路》,由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钢琴家张奕明及本澳演员黄柏豪连袂献上,除让观众餍饫一场艺术盛宴外,还让我们了解到澳门与唐诗远足的渊源。

 沈洋除是本场演出的独唱担当,也负责文本创作,在演出结束后,他向观众介绍了《玉亦万重》这种唐诗与西洋乐曲结合的形式,实属首创。这些西洋乐曲均是受唐诗之启发而创作,也因此唱词并非中文,观众需从音乐和声乐中去感受原诗的意境。之所以选择在澳门首映,乃是因为唐诗向西方的远足,正始于澳门。

 一八六四年,山西秀才丁敦龄应澳门主教加勒利之邀,从澳门坐船前往巴黎。没想到主教突然去世,机缘巧合下,他遇到了法国大诗人戈蒂埃,并被延聘为其女朱迪特 · 露易丝的中文家教。在丁敦龄的悉心指导下,朱迪特写出了《玉书》,该书荟萃了她翻译成法文的《诗经》和唐诗宋词百余首。甫一出版,即被译成英语和德语等,并很快在西欧传播开来。

 因该书对唐诗多为意译,受此启发,德国诗人汉斯 · 贝特格一九○七年出版了诗集《中国笛》,这本书又给奥地利着名作曲家马勒以灵感,创作了一部交响乐与声乐完美结合的交响曲《大地之歌》,蜚声中外。

 这算不算是一种蝴蝶效应呢?一百多年前从澳门出发的那艘船,被上天赋予了将唐诗传播到西方的神圣使命。而唐诗之所以能在欧洲广受欢迎,实在是因为唐诗在深远的意境中所蕴含的个人情感,家国情怀,是人类所共通的,即使跨越千年,相隔千里,也容易让人产生共鸣的原因吧。

 这也足以证明,澳门虽是弹丸之地,但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镇,无怪乎大湾区的建设中,我们要把她打造成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龙 焱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suibi/9551/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