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生存之道

2022-08-21 2514 窦岩 澳门日报

 澳门至十六世纪中期开埠成为南中国的对外商贸城市,一度发展成为远东最重要的港口,屈大均《广东新语》云:“广东诸舶口,最是澳门雄。”是当时澳门的真实写照。到印度果阿、菲律宾马尼拉和日本长崎的三大贸易生命线,几乎垄断了中外商品的贸易,令澳门盛极一时,享誉遐迩。

 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中华大地上,在明朝闭关锁国的政治环境下,澳门能够长期对外通商,实在是奇蹟。有人说,澳门是中国最早的特区,看来不无道理。在我们看来,澳门还是早期全球化的结晶。

 然而,澳门港城的经济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四百多年来经历了多次的起伏波折。从对外贸易到苦力买卖,从鸦片交易到赌场的兴起,再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出口加工业繁盛,和回归后赌场适度开放之后的经济蓬勃,期间也经历了无数次的衰退和败落。在政治上,中国和葡萄牙的关係亦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时好时坏,特别是香港被英国人侵佔之后,两国的关係急转直下,时任中国海关监督的赫德,曾一度建议恭亲王从葡萄牙人手中购回澳门。更早的时候,荷兰人、英国人也觊觎澳门,希望将澳门从葡萄牙人手中夺过来,成为其对华贸易基地。

 但是,令人惊歎的是,无论世界形势怎么变化,中国如何改朝换代,这弹丸之地在历史长河中神话般地生存发展到现在,最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

 澳门的经济一向随波逐流,直接受国际形势和内地时局的影响。政治上,澳门不仅要在中国和葡萄牙关係的夹缝中寻找生存空间,作为国际网络中的一员,还时常受到世界局势的左右。到底是什么原因、哪些元素使得澳门在动荡不安、变幻莫测的近代史中盛衰交替、生生不息,而没有像早年世界上许多贸易城市那样一蹶不振,甚至消亡?

 这正是澳门历史的迷人之处,也是弹丸之地且城市历史不长的澳门,能吸引众多历史学家关注之原由。其中主要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心繫家国,坚守中国民族的认同;二是敞开心胸,拥抱世界,兼收并蓄;三是抱团取暖,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换言之,文化的内在力量,是澳门的生存之道。

 吴志良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suibi/9178/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