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岂独有三苏

2022-07-29 2168 白万纲 澳门日报

 本月二十六日,我报整版图刋,是三苏故里眉山,古称眉州。三苏者:苏洵、苏轼、苏辙。有谓“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当然是指“三苏”。苏轼《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四首》之三写道:“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鴂舌问三苏。”毡毳,是我国古代北方及西蜀少数民族的一种毛织服装。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时方五月中,蛮人皆被毡毳,臭不可迩。”说到穿着毡毳者身臭不可近。不过苏轼这首诗却说:“毡毳年来亦甚都。”即是说近年来已美好得多了。“时时鴂舌问三苏”。《孟子 · 滕文公上》:“今也南蛮鴂舌之人,非先王之道。”鴂舌,比喻语言难懂。由于南蛮之语言难懂,往往要请教“三苏”。三苏是否“通天晓”?不得而知,但文思敏捷,学富五车,是无可置疑的事实。

 粤语苏、鬚音同,如果说“三苏”就是“三鬚”,则确实只有“三苏”。倘苏并非指鬚,那么还有一位苏小妹,她是苏洵的幼女,苏轼、苏辙的小妹妹。说到才华,她之与兄长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她是女儿身而被排挤于公卿之列。虽曰造化无私,却也阴阳分位,阳动阴静,阳施阴受,阳外阴内。有诗曰:“聪明男子做公卿,女子聪明不出身。若许裙钗应科举,女儿那见逊公卿?”

 三苏有文经武纬之才,博通今古之学,名重朝廷,俱拜翰林学士之职,而苏小妹天资聪颖,十岁随父兄居于京师,无形中受到家学的薰陶。在寓中有绣球花一树,苏洵取纸题诗,才得四句:“天巧玲珑玉一邱,迎眸烂熳总清幽。白云疑向枝间出,明月应从此处留。”小妹阅毕,随即续成后四句:“瓣瓣拆开蝴蝶翅,团团围就水晶球。假饶借得香风送,何羡梅花在陇头。”小妹完成此诗后,回到自己闺房,及苏老泉(洵)送客出门后,正欲完成此诗,孰料已足八句,凑成一律,且词意俱美,呼小妹问之,果出于其手笔。自此乃父再不复以女工督之,让她向文学方面发展。

 关于苏小妹的故事,有如“一千零一夜”的《天方夜谭》,明天再续。

 冬春轩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suibi/8996/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