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上海
2022-06-25 1060 白晶 澳门日报
一九二七年十月三日,鲁迅偕许广平由广州前往上海,开启了他沪上近十年的生涯,在那里度过了人生最后的时光。早年,他从家乡绍兴赴南京求学,曾取道于上海,予鲁迅而言,上海是一个有着深厚渊源的城市,也因此,鲁迅与上海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
纵观鲁迅的一生,他四处漂泊,居无定所,除了自己的故乡绍兴外,南京、杭州、北京、厦门、广州、上海,还有日本的仙台都留下他的足迹。离开广州的他本可以去北京与母亲团聚,亦可回去绍兴老家,但权衡利弊后,鲁迅选择了上海,上海接纳了鲁迅。
初到上海的鲁迅,首次把家安置在虹口景云里二十五号,一座普通的石库门三楼,景云里一头连着宝山路,一头连着多伦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儿为文人的聚集地,茅盾、郭沫若、叶圣陶、陈望道都在此居住,也就是在这里,鲁迅结识了日本友人内山完造和美国友人史沫特莱。第二次搬去拉摩斯公寓,说是鲁迅埋怨景云里太吵,夜里的麻将声令他无法入眠,在内山完造的帮助下,鲁迅在新居所生活了三年,创作了一百七十篇文章,包括《为了忘却的纪念》、《两地书》。
此后搬至大陆新村,条件比前二处稍好,面积大了,光线亮了,重要的是,鲁迅和许广平有了爱情的结晶,儿子海婴出生了,给他们新家带来了一线生机。
然而一九二七年十月的上海,正值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不久,第一次国内革命失败而陷入低潮,上海党组织被迫转入地下,电台处于“静默”状态。鲁迅一到上海就面临形势的严峻複杂,但他以“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精神,以诸多的笔名投书上海滩大小报刊,讨伐病态的社会,匡正社会的正义。他的《三闲集》、《一心集》,及编辑出版的《奔流》、《朝花》刊物,成为上海进步文化的一部分。
提起鲁迅,令人不得不联想起“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这个社团,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设立的,鲁迅作为“左联”的旗手,他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在二十世纪,它是一个传奇的存在,在中国革命史、思想史、文化史和文学史上,镌刻下深深的历史印记。以“左联”为代表的中国左翼文化运动,对现代文化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上海就与鲁迅结缘,上海是鲁迅一生最后阶段生活、创作、奋斗的城市,也是鲁迅精神最终凝成和充分展现的地方。儘管今天鲁迅离开我们已经八十六年,但鲁迅作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新文化的倡导者之一,是当之无愧的。
每每提及鲁迅,人们总要与上海联繫起来。在我看来,鲁迅之所以选择上海,是因为上海城市的精神,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suibi/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