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战必亡 忘战必危

2022-05-26 2456 王彬彬 澳门日报

 旧体书函写得文绉绉,此外还礼数周全,下款每用“某某手”以示恭敬。语出《书 · 益稷》:“皋陶手稽首。”,即拜字,可作拜手或拜首,是古代跪拜礼的一种。行礼时,既跪而拱手,头俯至手而不至地,上身与地面平行,相当于九十度鞠躬。

 由于拜字从手,而拜手一词竟重複两“手”,因而联想到刘向的《说苑 · 指武》,其中所说是“两手”。我曾听过“两条腿走路”一词,这是理所当然,除非是跛了一条腿。至于〈指武〉说的“两手”,这“手”应是手段、政策。“武”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军事,二是刑罚。也就是说用兵作战与施行刑罚的原则。

 《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司马法》是春秋齐人司马穰苴所撰的兵书。他论到好战,必亡;而忘战,必危。这是“两手”。正如学武之人,师傅在施教之前,严嘱弟子:“练武,旨在傍身自卫,不可撩是斗非。”同出一辙。他又引《易 · 繫下传》:“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这是说:“君子修整兵器,以防备意外。”兵事不可视作儿戏,否则便失去威严。

 秦昭王曾经有这样的忧虑:“夫楚剑利,倡优拙。夫剑利,则士多慓悍;倡优拙,则思虑远也。吾恐楚之谋秦也。此谓当吉念凶,而存不忘亡也,卒以成霸。”秦昭王者,可谓居安思危。印证了忘战必危。至于好战必亡,《孙子兵法》对战争持十分愼重态度,开宗明义表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相反,讲道德,说仁义又如何?王孙厉谓楚文王曰:“徐偃王好行仁义之道,汉东诸侯三十二国尽服矣。王若不伐楚必事徐。”由此看,徐偃王好像“食斋”的,有人对他虎视眈眈,终于被文王所歼灭。徐偃王将死,曰:“吾赖于文德而不明武备,好行仁义之道而不知诈人之心,以至于此。”作者说:“夫古之王者,其有备手!”两手政策,颇堪回味。

 冬春轩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suibi/8543/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