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报平安

2022-04-30 1604 曾国藩 澳门日报

 “手拈一管笔,到处不求人。”这句话太古老了,已不合时宜。相传我国的笔由秦将蒙恬所製。或说他曾改良毛笔,兔毫竹管之笔即为其所造,所以“笔”字从“竹”。不过今天的笔并不是竹所製,随身携带的以金属塑料合成的居多,甚至手指、木棒都可当笔书写。我的朋友之中,不乏执笔之辈,他们“手拈一枝笔,到处去求人”,很长时间没有工作。原来他们那枝是铁笔,职业是拆卸工人。

 笔字的结构是竹头一个“聿”字。其实“聿”字本身就是笔。《说文》:“聿,所以书之器也。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秦谓之笔。”秦之称“聿”为“笔”,大概因为蒙恬把“聿”加了兔毫,装上竹管故也。

 竹与草两个字、两种东西,或两个作为部首,本来是楚河汉界十分清楚,不过常有混换使用,尤以书法家为甚。我曾见过有以“茟”作“笔”的,其实两字音义俱异,就像“管”与“菅”也。笔字表过,毋庸再赘,而茟字也该说一说。

 《玉篇》:“茟,古芛字。”芛,是初生的草木花。一说为花开貌,总之“茟”就不是“笔”。也有说“茟”读其本音“聿”。黄锡凌《粤音韵彙》:“聿,音鹘。”《汉语大字典》谓茟即灰藋,灰菜,一年生草木,嫩叶可食。

 若再问我:“竹、草之别如?”我该“答”你,答字是竹字头,有谓“竹报平安”。一个“报”字即“答”也。而竹叶似“个”字,风吹摇动如点头,亦答也。如果说“我荅你”,这就荅了等于没答。原因是“荅”、“答”无关。《说文》:“荅,小尗也。”《晋书律曆志九章算术》:“菽荅麻麦一斛,积二千四百三十寸。”那么“荅”即小豆。后人以“荅”作“答”,乃习非胜是而已。

 符、苻两字也是竹草分明,古代调遣兵将的凭证为符,出入关口的凭证也称符节。道士用来驱鬼的也是符,如今把姓符的改作“苻”。苻即鬼目草,亦即白英,可清热解毒。苻与莩通,是芦苇桿内的白膜。

 冬春轩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suibi/8364/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