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虹口遇见广东

2022-04-22 1210 骚风 澳门日报

 如果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虹口人心里就有一千条四川北路。它是美味的,新雅、太湖饭店的美味佳餚;大祥、广泰昌的南北货。它是时尚的,香港、牡丹美髮厅;德昌、沪光服装鞋帽。它是文艺的,内山、大华书店;鲁迅、郭沫若、叶圣陶、丁玲等大文豪曾在此着书立传……

 沪上南京路、淮海路颇为人们熟知,而四川北路就显得较为陌生。伫立在四川路桥上眺望,四川北路由南往北,从苏州河岸畔的邮电大厦开始,沿武昌路、甜爱路、溧阳路、多伦路、横浜路,全长三点七公里。其实四川北路是继南京路、淮海路之后的第三条繁华商业街。

 翻开历史,它的发展跟繁华与广东人有着一定的关联。四川北路属虹口区,虹口乃旧上海公共租界与华界之间的缓冲地。上世纪二十年代,随着上海取代广州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大批广东人乘坐火车前往上海经商,四川北路就成为广东人的居住地。据《上海风土杂记》记载,一九二○年四川北路有广东人二万八千人,到一九四三年,高达三十万人。

 在众多到沪上“搵食”的广东人中,比较有名的既有太古洋行的郑观应、怡和洋行的唐廷枢,也有上海着名的先施公司、大新公司等四大百货公司的老闆。来到上海的广东人必然会带来广东文化,包括广东餐饮、广东戏剧、广东社区。笔者小时候常去探望奶奶,她住虹口我叔叔家,搭五十五路公交在四平路溧阳路下车,前走一百米,东交通路即是,再往右过一座桥便是梧州路、海宁路。印象中,那一带基本上是广东人的天下,巷子里讲着广东话,身着黑色香云纱,脚踏木拖鞋,咯噔咯噔地响,老远就能听见,附近的菜场时有生菜、芥兰菜供应,说是从广东过来的。

 旧时四川北路及附近一带仅戏院、电影院就有五十家,其中有广东人出资修建的,如广东大戏院,就是吴朝和投资的,还有永安、奥迪安大戏院,这些大戏院常演广东粤剧和粤剧折子戏,颇受沪上广东人的欢迎。除了戏院外,四川北路广东饮食也很出名,如新雅菜馆、文兴园,那一碗热气腾腾的鱼片粥、云吞麵,外加一份猪肠粉,一阵香气扑面而来,让人看着都流出口水,洋溢着广东人的生活气息。

 时过境迁,现在的四川北路难觅旧时广东人的身影,包括广东粤剧、广东社区、广东美食等。听说广东人的后代早已融入上海,他们操上海话、吃上海菜、在上海读书、工作,已经适应当地的生活。

 在我看来,虽然四川北路经过改造旧貌换新颜,也颇有气派,但似乎缺少些广东文化元素。虹口曾经作为一个广东人聚集的地方,某些特定的路段、特定的建筑物应予以保留,广东美食、广东茶楼、广东社区,永安坊需要修缮如旧,那些具有广东特色的文化亟待传承。我想唯有此,沪上四川北路才能重新绽放其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光彩。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suibi/8299/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