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和他的素书楼

2022-04-18 1677 刘树屏 澳门日报

 台北一友日前寄来钱穆(宾四)先生一九六六年台版《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二○一一年的内地版,我已购得;这部版本珍贵的书,瞬间将我思绪拉回七年前。二○一五年七月下旬,我们由澳门飞台北,与台湾语言学界诸多学者见面,政治大学竺家宁教授是忘年交,自然更要拜见。竺教授长我十一岁,于我是师友之间,感情上视我如小弟,见面总嘘寒问暖,和蔼可亲。二十四日那天竺教授偶染微恙,但听说我们到来,仍亲自到捷运站迎迓,陪我们到大学图书馆查阅出版家王云五资料,请我们到其府邸品茶,邀我们到台北街上品尝美食。闲谈中我提及钱宾四先生,竺教授闻言立即驾车载我们趋先生故居参观。

 宾四先生的故居素书楼,在东吴大学左近的外双溪。李清照《武陵春》“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否此“双溪”得名之由,不得而知。但临双溪而读易安词,却可产生一种诗意的联想。其实不独双溪为然,台北的草山,蒋为之更名为阳明山后,似也沾上了守仁先生的些许灵气。东吴大学选址双溪,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代儒宗钱宾四先生建屋舍于此,或许都有讲究,非出偶然。

 我们驱车到素书楼,庭院内虽非冠盖云集,名流之众也极一时之盛。细询乃知宾四先生生于农曆乙未年六月初九,今恰逢双甲子冥诞日,各界人士纷纷前来缅怀大师。走进素书楼,一位中年女士淡妆娴雅,款款来到面前,她是照顾宾四先生夫妇终老的秦老师。秦老师知我们来自澳门,热情地为我们介绍,希望通过对大师的点滴介绍使人管窥其一生的成就。我们细看橱窗中摆放的先生各时期着作,感受着学术魅力;我们在大师半身塑像前留影,感觉大师仍与我们同在;我们在大师坐过的藤椅上小坐,似能触摸到大师温暖的手臂。

 素书楼闻名遐迩,却非历史悠久的古物。先生夫妇由港迁台后,一九六七年择外双溪自建屋舍,经国先生闻讯索去图纸,交阳明山管理局施工。先生此后二十三年时光留在了素书楼,素书楼也成为了海内外学人钦仰的学术圣地。

 一九九○年,陈水扁为选票诬称九十五岁高龄的先生霸佔公产,先生义不受辱,愤而搬出,不到三个月,即抑郁辞世。先生背负的污名十二年后才由马英九给洗清,然斯时主人早已西行,素书楼也物是人非矣。

 此行还收穫到钱胡美琦《宾四先生与素书楼》。书是非卖品,由台北市立大学和钱穆故居在当月印刷。书中记述了作者夫妇当年搬进素书楼和宾四先生在此着书授徒的经历,叙述了先生因遭别有用心的政客污衊,愤然搬离素书楼并抑郁而终的经过。她还特别引用宾四先生生前所作一副对联:“尘世无常性命终将老去;天道好还人文幸得绵延。”悲凉乎?庆幸乎?宾四先生他们这个“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世代笔耕,为千年故国赢得盛誉;诗书继世,助中华文脉走向更辽远的世界。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suibi/8270/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