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留待拜山时讲
2022-03-30 3952 谌宝业 澳门日报
执笔时还是农曆二月下澣,距离清明尚早,而今天说的题目竟是“拜山”。讲到拜山,俗俚有句嫌人唠叨的话曰:“留待拜山时讲吧!”为甚么“拜山才讲”?潜台词是:“你去跟鬼讲吧!我不听你支死人笛。”
其实拜山之事,说来也不早了。《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消息:“当前,广东新冠肺炎疫情依然严峻,省内多地民政部门近日发布公告,暂停清明现场祭拜活动。”显然两报之言不是对鬼讲,而是向人说。
祭祖、上坟,乃慎终追远,是孝的表现,这种美德,要是用一个字去形容,莫过于那“敬”字。唐元稹《镇圭赋》:“尽举凡而得一,故相传莫二。义存敬慎,道存底绥。”正如方孝孺说:“由义则安,蹈利则危。敬慎则获福,恣肆则致凶。”孔子说过:“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孔子说的是:“把心力专一地放在使人民走向‘义’上,严肃对待鬼神,但并不打算接近他,可以说是有智慧了。”
少年时在家乡,几乎每户人家的大厅(本地人称为“神厅”),都供奉一幅大红纸书写的“九尊神位”。不过有些家庭“神厅”,并不是满堂神佛,却以“敬如在”三个大字写在红纸上,以此代替“九尊神位”。意谓敬神如神在自己的心中,即是随时警惕自己:“举头三尺有神灵”,做事不可妄为。
在平安无疫的日子,清明拜山是一种对身心有益的活动,即所谓“踏青”,无疑是“远足”的郊游,既是慎终追远,亦维繫家族的亲情,特别是一些长年离家工作的亲人藉此节日还乡祭祖,是非常温馨的美举。但如今疠疫期间,“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说到“敬”,宋沈括《梦溪笔谈》之〈补笔谈三 · 杂誌〉记述:“前世风俗,卑者致书于所尊,尊者但批纸尾答之,曰‘反’。故人谓之‘批反’,如官司批状,诏书批答之类。故纸尾多作‘敬空’二字,自谓不敢抗敌,但空纸尾以待批反耳。……后世虚文浸繁,无昔人款款之情,此风极可惜也。”这是记述古人致函尊长者,在信尾留下空白,以待尊长者批覆,谓之“敬空”。现在连书信都懒写了,手机“搞掂”。
冬春轩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suibi/8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