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最后的渔村
2022-02-10 2131 谢伦灿 澳门日报
每座城市都有“一览众楼矮”的制高点。比如南京的制高点是东郊海拔四百四十九米的紫金山;北京全市的制高点是京西海拔二千三百○三米的东灵山,城区的制高点则是四十二米高的景山。那么上海的制高点在哪里呢?人们或许想不到,它在杭州湾大金山岛,海拔一百○三点四米。
大都市的制高点竟在海里,这并非天方夜谭,恰恰是沧海桑田的见证。现今矗立在杭州湾北部水面的大小金山与浮山三岛,古时连脉于陆上合称金山。传说西周康王即在其北麓建造康城,至北宋时山上筑有寺庙,海边兴修港口,浙闽商船常来此贸易交往;陆上居民则亦耕亦渔安居乐业。因受海潮侵蚀,海岸逐渐坍塌,海岸线大幅后退,至南宋淳熙年间(十二世纪八十年代)金山终沦入海内,唯三座峰峦露出海面呈三岛留存。
桑田沧海之变夺走了农夫的家园,却开拓了渔民大显身手的舞台。金山三岛北面海域日益开阔,又因大小金山间海峡急流形成深海区,利于鱼类生存繁衍,遂为渔业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最近的陆地距小金山岛仅六公里许,地形向海微凸,被称为金山嘴,是上海地区最早的渔港。清末民初时,这一带海洋渔业兴盛,每到春秋鱼汛季节,渔人商贩游客云集而蔚为壮观。仅金山嘴小镇就开设了经营鱼货为主的渔行、商舖、客栈等三十余家。上世纪八十年代此地渔业竟至鼎盛,拥有海船吨位一千六百余吨,出海渔民逾千,年收渔获近一百二十万担。
然好景不常。嗣后随着化工企业增多,污水排放超标,加之捕捞过度,杭州湾渔业资源锐减,海上捕捞业渐趋式微。金山嘴作为上海滩最后的渔村,也未能坚持到底而终告失守。渔船搁滩,渔人归岸,市面冷落萧条。为谋生计,渔民或转业养殖加工,或经营海鲜餐馆,勉强维持着靠海吃海的传统。
从二〇〇一年代开始,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形势下,金山嘴人也不甘寂寞。他们以贴近海岸的公路为依託,以海洋文化为主线,齐心协力开发旅游文化产业。海鲜街闢出来了,海鲜城建起来了,渔舍民宿开张了,渔民画展揭幕了,渔村博物馆也落成了。一个借助古老渔村躯壳焕发青春的旅游胜地,已在杭州湾北岸悄悄崛起。
站在原本远离海边如今紧贴海岸的沪杭公路旁远眺,金山三岛遥遥在望。海风送来路边一字摆开的货摊上乾鲜鱼货的诱人气息,海陆变迁的往事不禁在浮想中联翩:作为曾经的冒险家乐园、当下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在南京路上霓虹闪耀、黄浦江畔高楼林立的这片土地上,有过一大会址的燎原星火,有过四行仓库的丹心碧血,有过近代工业的发祥遗迹,也有过最后渔村的昔日辉煌……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suibi/7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