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虫大虫号曰山君

2022-01-15 3954 关戈 澳门日报

 动物园中,饲养员遭虎所袭,或死亡,或伤重,时有所闻。《史记 · 项羽纪》:“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遗患也。”“今释弗击”,是:“如今释放了他,不加以打击(杀死),无异养虎遗患。”元纪君祥《赵氏孤儿 · 楔子》说:“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此所谓兽性。

 兽性是怎样?苏洵《上韩枢密书》:“虎豹终日不杀,则跳踉大叫以发其怒;蝮蝎终日而不螫,则噬啮草木以致其毒。”可知虎豹之性是打打杀杀停不了的,一旦不打不杀,则暴跳不止;毒蛇与恶蝎与虎豹无别,倘若没有人畜噬啮,便向草木释放其毒液。苏洵说:“其理固然,无足怪者。”

 兽性毕竟有别于人性。《三字经》开宗明义第一句说:“人之初,性本善。”姑勿论是否如此,儘管依书直说。至于兽性,战国鲁 · 尸佼《尸子卷下》:“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鹄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驹,并非指马,而是指幼兽。文即纹,兽身之毛纹。这是说虎豹生下来,毛尚未见纹,即有呑牛的野心,鸿雁羽翼未丰,便萌翺翔四海的狂想。俗语说:“脑囟未合,就想一步登天。”这种性格尸佼认为是兽性,也可以说是缺乏理性。人就胜在有理性,否则就是狂人。

 虎与人有何分别?汉王充《论衡 · 遭虎》:“夫虎,毛虫;人倮虫。毛虫饥,食倮虫,何变之有?”说穿了老虎与人都是虫,所别者毛虫兇猛可以吃倮虫,而倮虫有智慧,足以掣肘毛虫,把毛虫赶入深山中,做牠的“山君”。《搜神记 · 扶南王判罪》:“扶南王范寻养虎于山,有犯罪者,投与虎,不噬,乃宥之,故山名大虫,亦名大灵。”故事说扶南王范寻养虎于山,把犯罪者投诸虎口,倘虎不吃掉他即获赦免。不过王充说过:“毛虫饥,食倮虫,何变之有?”山君吃不吃人,自有其一套法律,称为“森林法”。虽然如此,不过很多“文明”社会也採用,大概因为倮虫与毛虫都差不多,亦虫也。

 冬春轩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suibi/7635/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