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视角看《繁花》

2024-01-05 4317 元芳 澳门日报

 二○二三年末,央视、东方电视播出《繁花》普通话版和沪语版,几集播放以来,各种评论如雪花纷至沓来,褒贬不一,足以说明《繁花》之热,关注度之广,犹如一场“春晚”。之所以被观众所热评,某种程度上来讲,是观众对王家卫导演,对胡歌、马伊琍、唐嫣等一众影视明星爱之深切,所谓成败得失在于《繁花》。

 《繁花》是根据金宇澄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阿宝等一批年轻人在煌煌大时代成功与失败的故事,情节如细水长流。有男女之间的爱情纠葛,有股市涨涨停停,犹如过山车。人人梦想一夜暴富,灯红酒绿的夜上海,道尽了一个时代的历史画面。

 笔者非影视评论家,仅从一个上海人的视角看《繁花》。《繁花》共三十集,现在刚播出几集,戏才开了个头,中间剧情如何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係怎样处理,结尾又是如何?有待大家慢慢细品,好戏一定还在后头。

 要看懂《繁花》,不妨先读原着。《繁花》用的是上海方言,其实是上海式普通话,即使不太懂上海方言,也能明白作品的大致内容,毕竟《繁花》荣膺茅盾文学奖,故而原着受读者青睐。应该说我们每个人,尤其是“五○后”、”“六○后”,都是《繁花》里的某个角色,有成功有失败,有愿望有失望,有风雨有彩虹。当然,《繁花》不是十全十美,有瑕疵,如语言不够精炼,道具不太真实,色彩比较黯淡,但瑕不掩瑜。

 《繁花》反映的是上海生活,王家卫导演很聪明,用上海籍演员,讲上海方言,在同名小说的基础上再来一次创作,可见他的商业头脑。《繁花》没有从宏大叙事入手,而是从阿宝这个人物着墨,再铺垫“爷叔”起画龙点睛之笔。代表上海商业传统的老克勒(沪语指生活丰富多彩),成为阿宝的师傅就顺理成章。

 以上海人视角看《繁花》有着天然的优势,因熟悉上海的生活、方言及环境,胡歌上海方言演绎的风格,马伊琍表演的嗲,唐嫣的快言快语,游本昌老克勒的气派,无不反映上海人的腔调,这才是上海的味道。黄河路上美食街人满为患的烟火气,外贸公司内部人与事的纠缠,等等。

 发生在当时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件事,每一段故事都成为我们今天的记忆。开头的几集有个清晰的脉络,从头贯穿到底,在这条脉络主线下,把故事讲下去,有感情、有悬念。

 改编同名小说为电视剧风险大,投入多,吃力不讨好,搞不好会迎来骂名。但是,王家卫了不起,他将小说改编成一流的电视剧,不仅苏浙沪的观众喜欢看,大多数观众也喜欢看,央视、东方电视能在黄金时间播放,不就说明一切了吗?

 成败得失转头空。《繁花》拍得如何,借用一句上海方言,“不响”。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suibi/12563/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