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汉语拼音
2023-10-20 2367 张俊杰 澳门日报
使用汉语拼音识字、查字典、学习普通话,现在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很普通的事,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在六十多年前却是很了不起的大事。以前我们没有拼音字母,旧的字典通常是採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或者採用反切的方法,即用两个汉字拼出一个音节来注音。民国年间才有了注音字母,后又有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这些方法很难掌握,而且读音不统一。我小时候刚上学就是学习使用注音字母识字的,一九五八年推出汉语拼音方案后,老师才改用汉语拼音教我们学习识字、查字典。
汉语拼音是採用拉丁字母和一些附加符号,如四声音调符号,来表示汉语的发音,对于当时中国的扫除文盲、普及识字以及初等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深刻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单中国,就连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这些国家的汉语教育,也是直接採用汉语拼音作为识字工具,让无数人受惠。今天,汉语拼音已经从主要是小学的识字工具,广泛地发展为资讯传输的媒介,成为电脑中文打字的一种常用输入法。我之前写过一篇缅怀着名语言学家程祥徽教授的文章,裏面就写到程教授二十多年前教我使用汉语拼音输入法打中文字的事。至今我在电脑或手机打字,还是使用汉语拼音输入法。
汉语拼音是採用拉丁字母来为汉字注音,即以外国文字来为中国文字注音。其实,在近代,已经有西方传教士使用拉丁字母来为汉字注音,儘管那是为外国人学习中文的。汉语拼音是经过不同文化背景的专家学者一次次进行研究,是两种文字的科学结合、借鑒或学习而产生的具体成果,进而成为现代中国汉字表达和传承的重要工具。这种既联结古今,也融通中外的汉语拼音的诞生,显示出中华文化不守旧,能与时俱进,同时显得中华民族有包容性,善于向其他民族、其他文明学习借鑒,吸收别的文明长处,创造性转化为我所用,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互相成就。可以说,汉语拼音是中外不同文明交流对话、互学互鑒的典範。
郭济修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suibi/1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