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蒲翁 · 刀郎 · 强
2023-09-05 4997 刘泽华 澳门日报
儿时听大人讲“画皮”:女鬼指甲半米长,惯于月黑风高之夜,剖人肚、挖人心、吸人血……言者绘声绘色,听者吓得魂飞魄散。
上世纪八十年代,由福建电视台统筹拍摄(全国数十家电视台同步上映)的《聊斋志异》,用质朴平实的手法将人鬼情爱演绎得跌宕起伏又惊心动魄,赢得观众一致叫好。片头曲“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喜怒哀乐一齐都到心头来”,更是人人哼唱,街知巷闻。
从“魂飞魄散”到“人人哼唱”,时光流淌十多年,我也从玩泥沙的小男孩长成喉结初凸的“四眼仔”。彼时,语文教材甚少选用《聊斋》篇什,校园阅读风气不愠不火。不求上进者我单单惦记《封神演义》、《三侠五义》等斗智斗法喊打喊杀的作品。对蒲松龄几无所知,私人“作家作品库”中没有预留蒲翁席位。然而,既已知晓作品《画皮》,却又“无视”作者蒲松龄,揆诸心态格局,顿感羞赧无以自容。
没有作者,便没有作品;欲说《聊斋》,岂可绕过蒲松龄?
蒲松龄一六四○年出生于山东淄博。自小富才情,县、府、道试均考取第一名。之后失意科场,屡试不中,以教书和当幕僚维生。二十岁开始收集创作素材:“常设茶烟于道旁,见行者过,必强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路人只需说些神仙鬼狐逸事,即可获赠一碗绿豆粥。于不惑之年完成十二卷近五百篇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在中国文学史上佔重要地位,更是世界文学林中一株奇葩,被译为英、法、德、俄等文字,影响广泛而深远。
蒲松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莫言坦陈读得最早的是蒲松龄小说,长大后精读蒲氏着述。蒲松龄小说五光十色,充分调动视觉、嗅觉、触觉,其细节描写和塑造人物的功力,值得学习。儘管不是同代人,但蒲松龄就是自己的导师。
被尊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蒲松龄,还创作了数量可观的诗、词、散文、俚曲如《晴云山房诗文集》、《片云诗话》、《聊斋俚曲》等。清人王士祯推崇蒲松龄,曾为《聊斋志异》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后世也看重蒲着的价值与意义,由此催生了专门研究蒲松龄及其作品的学问“蒲学”。有学者认为,就世界性传播、影响及声誉论,“蒲学”可以与“红学”、“阳明学”齐名。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可见柳永魅力。凡有华人的角落,“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可证《聊斋》影响深远。事实上,即便日子过得“一地鸡毛”,经典名着与市民生活,从来就不曾须臾分离。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suibi/1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