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餐桌礼仪

2023-07-11 1899 姜来 澳门日报

 吃饭,本是人生一大乐事,可惜一旦与“礼仪”掺和上,就变得不那么快乐了。《经济学人》上关于欧洲最后的一所礼仪学校Institut Villa Pierrefeu的文章,引起了我的好奇。

 过去,这所学校主要为年轻女性提供婚姻市场上所需的礼仪教育。如今,社会规範变得更加宽鬆,对此类教育的需求有所下降,该校又将目光转向商务高管群体。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餐桌礼仪”,便有海量资讯弹出来。不少内容更是令我眼界大开,例如教人如何吃芝士、如何吃香蕉、如何喝下午茶等等,当中细节繁多,从拿餐具和食物的手势到饮食顺序逐一罗列。教授者的头衔更是花样百出,有意大利某爵士的学生、上市公司专聘礼仪讲师、礼仪圈秘书长等等。尽是落落大方的女士们,悉数如此精緻的礼仪,令人佩服,不禁自觉孤陋寡闻,学识浅薄。

 坦白来说,自以为在大都市里浸淫数月,出门用餐也算是个窈窕淑女;若是出席“上流阶层”的社交场合,精心打扮一番,看起来也有“名媛”气质。每周都会到一位香港老友的山顶别墅吃饭谈天,工人姊姊提早摆设好汤碗、碟、刀叉、酒杯、餐巾。不过是日常用餐,牛油果沙拉、例汤、主食、饭后生果、甜品、咖啡却一样不少,依指令上菜。即使是“老钱”,也从未接受过专业的礼仪培训,不过是自小耳濡目染之下学会的。如同去印度旅行需要学习用手吃饭一样,入乡随俗,边看边学边做即可,太可不必报读“印度餐桌礼仪”课程;同理,西餐、中餐亦是如此,吃多两餐就自然明白。

 依我看,从网络上的教学视频中学得一二也未尝不可,但免费资源不可尽信;而花费四万港元去报读五天四夜的“欧洲餐饮艺术”面授课程,则可视作一种炫耀式消费。毕竟只要去高档餐厅里做几天兼职侍应,便能一口气将複杂的季节性菜单、英式餐桌摆设、法式餐桌礼仪了解得一清二楚,有不懂的还能向同事和上司请教,不但不需要交学费,还有钱赚,何乐而不为。

 这些来自科技、企业法律和银行业等各个领域的人物,若是为了掌握一种外国文化,或希望提升自己的形象,大可从中华文化学起。若能分清觚、觥、爵、角、海、白、壶、卣、斝、盉、卮、罍、缶、罂、垆、瓿这些可以用来装酒的器皿,那不比只会区分红酒杯、白酒杯、香槟杯和威士忌杯显得更有学问?这才是成为“上流中的顶流”的秘诀。

 餐桌礼仪并不神秘,也无需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去专门学习。只要善于观察,利用现有资源,并亲身经历不同的餐饮场合,便可逐步掌握并成为一名优雅的用餐者。不过说到底,大家吃得开心、吃得自在,生意才会不谈自来。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suibi/11332/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