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的拾穗图

2023-05-19 4097 方勇 澳门日报

 犹忆小学年代,美术老师讲过高剑父的故事,也说过西洋画人物的历史,那是米勒的《拾穗图》。穗是经收穫之后稻田遗下的余穗。无独有偶,《列子 · 天瑞》也有“拾穗”的故事,说的是年近百岁的老人林类,“底春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当时孔子去卫国,在原野上见到这样的一个人,那就是那位林类。他年近百岁,时逢春天,他穿着一件残旧的皮袄,在收割后的田壠上捡拾田中遗穗,而边捡边唱歌,一片欢乐舒闲。孔子对他的学生说:“那个老头儿值得你们与他交谈,谁肯去?”于是子贡挺身而出。

 子贡在田头迎住林类,对他叹了一口气:“老先生从不觉得如此生活有点‘悔不当初’的懊恼吗?怎么还在一边拾穗一边唱歌?”

 林类不加理会,脚不停,歌不歇。子贡连续追问几次,他才仰头回答:“有甚么值得我后悔?”

 子贡说:“先生年少时不肯努力行事,长大了不争取机会谋求进取,老来没有妻儿,眼见死期将至,还值得边行边唱这么快乐吗?”

 林类笑道:“我快乐的原因,本来人人都如此,不过别人反以为忧。少不勤行,故能寿若此,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记得有人说过:“人生识字忧患始。”不谋求名利,不争取功勋,我行我素,摒除营营役役、尔虞我诈之心,自能长寿。林类说来,非无道理。老而无妻,少一笔忧虑,自然心境平和。常闻人们说“生不如死”,此话如果当真,则死应是比生好。林类说:“死亡相对于生存,一个来,一个去,所以死在这裏,又焉知不生在这裏呢?因此我又如何知道生与死不是一码事呢?我又怎知苦苦谋求生存不是一种迷惑的表现?又怎知我现在死亡不比过去活着更好呢?”

 其实死亡,相当于今人所谓“移民”。对这地方厌倦才移民,至于移民后是否比未移民时好?很难预料。但殡仪馆灵堂上都写着“永生净土”,不由你不信。

 冬春轩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suibi/10971/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