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纳风云
2023-02-20 1215 杨宏 澳门日报
除夕夜,鞭炮声中,我把自己拖入历史深处,把心思与目光移向南社。
“文有南社,武有黄埔”。成立于一九○九年的南社,社员逾千,聚集了宋教仁、柳亚子、于右任、周瘦鹃、沈尹默等政界名流和文豪名士。南社诸子矢志推翻清廷统治,出席成立大会的十七名社友中,具同盟会会籍者多达十四人。政治性强、文学成就突出、成员身份地位显赫,令该社长期受关注。
南社研究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历史不短,成绩不少。由于过分集中社团属性的阐释,宣扬社团的政治功绩,从而遮蔽了大量极具挖掘与整理价值的社会现象和文学现象,带给时人与后世认识上的简单化和片面化。南社研究,时有淡化乃至漠视社团文学成就的“积习”,造成诸般盲见与误读,衍生出诸多问题:究竟是社中政坛要人抬升了社团的地位身价,还是社团的文化光环成就了政界达人?这类问题向来为坊间热议。
从一九○九年十四位同盟会会员列席建社,到一九二三年陆鸿填表入社,发展为最后社员,十五年间,南社共举行了三十余次雅集和临时雅集。这些活动连同搜罗社员作品出版的《南社》刊物,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南社研究始于社中人。苏曼殊去世后,社友以印行诗画图册、编辑遗诗文稿、出版刊物等形式,纪念这位才华横溢的小说家、翻译家、诗人。较早对苏曼殊开展研究的是南社盟主之一的柳亚子。柳氏乃苏曼殊生前好友,具备诸多研究优势。其人工作勤勉认真,苏曼殊研究成绩可观。《苏曼殊年谱及其它》、《曼殊逸着两种》,以及煌煌五册《曼殊全集》的接连出版,在新文学初期的文坛掀起一股“曼殊热”。
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快速,由南社成员主持笔政的报刊杂誌,几乎霸佔了当时的文化中心上海,政治中心北京的报界也活跃着邵飘萍等社员的身影。《民报》、《民呼报》、《民吁报》、《民立报》等媒体,为反清排满、讨伐袁世凯做了大量工作。南社成员鼓吹“欲凭文字播风潮”、“誓将诗词挽山河”,彰显了近现代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
南社诸子多为博学儒者,社中主要成员几乎都参与反清排满事业。锺情并实践五步流血式的暗杀,使长袍包裹的彬彬躯体陡然增添了冲天侠气。他们是特殊时代的儒侠,儒侠的猎猎身影,激蕩了近代中国史画卷。儒者沉潜内敛、修己治人;侠士激昂跳脱、除暴安良。儒、侠合而为一的生命形态,就是金刚怒目的陶潜、剑术略疏的荆轲。
南社以研究文学、砥砺气节为宗旨;以弘扬爱国热情,光大传统文化为己任,曾经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重大影响。新旧时代的嬗替加快了她的诞生,快速变幻的时局早早湮没了她的身影。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suibi/1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