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逢山开路 遇水搭桥

2022-12-16 2644 王天庆 澳门日报

 自古以来,高山与江河湖海是人们交通的主要障碍。为了突破高山河流的交通障碍,开山闢路和搭桥就成了最主要且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就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情况。“愚公移山”也成为人们开山闢路的典範。

 只不过,现代科技发达,高山河流已不再成为交通的障碍。人们不只开山闢路和搭桥,还可以挖隧道,打通高山或在水底挖出一条通道;也可以不搭桥,而是建缆车,从半空中滑过去。但都是因应环境和实用而决定採用哪种方式,而不是为了玩花样。

 澳门半岛到凼仔有大海阻隔,为了冲破大海的交通阻碍,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已经建了三条跨海大桥,现在正在建第四条,採用的是“搭桥”的方式。可能有人不想老是搭桥,想玩玩花样。于是,儘管整体轻轨都架空在“桥”上,而且新城A区已经填成陆地了,但是据运输工务部门规划,轻轨东线偏偏要挖海底隧道。更有“创意”的是,还计划从新城A区,分别建跨海缆车和海底隧道,通往澳门科学馆那边。也许是从经常不能运行的松山缆车和渗水的澳大海底隧道中吸取了什么好灵感,决心再试试,反正澳门有的是钱。

 朋友告诉我,新城A区通往澳门科学馆的跨海缆车,因为有居民担心安全、风速和建设成本等问题,当局决定不建了,而海底隧道兴建与否就没有说。但是据有关澳门陆路整体交通运输十年规划谘询文本称,有关新城A区南端与澳门半岛之间的步行通道,受限于水体阻隔,故提出跨海缆车的构思。跨海缆车是考虑作为方便居民往来新城A区及皇朝区的辅助交通设施,以形成更完整的步行网络。

 建跨海缆车作为步行网络,这说法有趣。不过,该回应又推给社会意见纷陈,称特区政府将会以满足A区居民对外步行需求为主要考量,就行人系统採用的形式作出进一步研究。换句话说,并没有否决兴建,还要“研究”。

 我觉得奇怪,建跨海缆车来“满足A区居民对外步行需求”?当局竟然考虑到未来的A区居民有此需求?而且为什么要通达澳门科学馆?澳门科学馆被列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是港澳台地区唯一同时获得上述两项国家级教育基地荣誉的科技场馆。照理说,是推动青少年科普教育、高新科技及科学传播的地方。况且旁边还有澳门文化中心,那裏应该是文化的基地,不应该是热哄哄的旅客集散地。当局这样规划,有旅游业界代表讚好,皆因背后涉及到利益。但有没有徵求文化部门的意见?澳门的发展定位不是有个“一基地”吗?“一基地”不就是文化基地吗?跨海缆车到澳门科学馆那边合适吗?我总认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的是克服交通阻碍,具实用性,而不是为了玩花样,或为了某些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suibi/10061/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