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四马路——旧上海的浮世绘
2022-12-10 3246 小新 澳门日报
今天的福州路旧时叫四马路,福州路为何叫四马路,旧上海的浮世绘,它又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上海开埠后,有个名叫麦杜思的英国传教士在此传经布道,故四马路早期称之为布道街。现在的年轻人不仅没听说过,恐怕连四马路指的是哪条路也不太清楚。简单来说,若将南京路作为起点向南来推,南京路为大马路,二马路是九江路,三马路为汉口路,四马路则是福州路。
倘若时光倒流至上世纪初,旧上海最繁华的马路并非南京路,而是四马路。清末年初,儘管清王朝江河日下,岌岌可危,但沪上的四马路却歌舞昇平,声色犬马。南京秦淮河上曾经花舫游弋,有钱人家少爷寻花问柳,太平军打入南京开始禁娼,那些青楼女子纷纷逃入上海,入驻四马路。据说,四马路最多时大大小小的妓院有一百五十家,成为名副其实的红灯区。上海老西门一带的老城厢曾是沪上历史的发祥地,也是沪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打从这里开设了众多按摩院、戏院、妓院,就成为三教九流的汇聚之地。
说来也太神奇,四马路上,娼妓、戏子、官员、商人、文人均有其生存的位置。四马路本为吃喝玩乐的地方,但也有不少文人在这放蕩的环境下,中规中矩地经营自己的文化产业,在这里编书、出版、演讲、开报馆。除《申报》、《时报》、《新闻报》、《神州日报》四大报馆外,还有近二十家大小报馆在这里扎堆,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北新书局等也在此开业。每当黎明时分,这儿人声鼎沸,许多卖报小贩云集在此,等候各大报馆出报,第一时间将报纸分发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四马路为何要改为福州路呢?据说这里有一桩风流事,工部局有位英国董事叫马太提,当初从伦敦乘船抵达上海外滩福州码头,上岸后邂逅一风尘女子,令这位英国绅士神魂颠倒,便穷追不捨,终抱得美人归。后来工部局看好四马路的发展前景,将马路从黄河路拓展至西藏中路,一八五七年四马路拓宽竣工,工部局董事会研究讨论四马路改名事宜。马太提董事提议为福州路,不知这是否与他在福州码头那段姻缘有关,竟然获全体董事的一致通过。
解放后,福州路几经变化,那些妓院早已不复存在,过去的报馆、印书馆也基本销声匿迹。但它的文化特色却依旧保留。上海书城、古籍书店、外文书店、科技书店、商务印书馆依旧开门迎客。人们不难发现,但凡暑假一结束,沪上的家长们总三三两两带着孩子们来福州路购买文化用品。购物完毕,往前走两个街口,饶有兴趣去云南中路品尝上海特色美点。
徜徉福州路,我最喜欢这条路上的大众书局,二十四小时营业,读书不受时间限制。值得称道的是,该书店还播放欢畅的轻音乐,不失为阅读者的一种享受。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suibi/1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