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一日游
2023-12-05 3533 姚亚铃 澳门日报
初冬,浙北微寒,阳光倒是和煦。我们从桐乡出发,乘车前往海宁参观。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大家在殷切期待中度过。第一站是硖石镇徐志摩墓。原以为墓地会修在山上,至少也在半山腰,不曾想,诗人之墓居然就在山麓,迎着车水马龙的公路,与海宁博物馆相映。此地名曰西山,墓为花岗石所砌,呈方块形,墓前有石阶数级。墓地古典雅致,白石铺地,青石为阶,半圆的墓台恰似一弯新月,令人想起了诗坛“新月派”的寓意。墓碑沧桑厚朴,两侧各有一方白石製作的书形雕塑,左侧书雕所刻为《偶然》的名句:我是天空裏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蹤影。右侧书雕刻的是《再别康桥》首段: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大家手捧菊花,恭敬地轮流在墓前拜谒。在转身的一剎那,我瞅见墓台左下角还有座小碑,上有“德生”二字,一打听方知此为徐志摩幼子徐德生之墓,不仅感慨唏嘘。小德生尚在母腹时,父母已离婚,三年后,他夭折于德国,几经辗转,骨灰才长眠于父亲“身边”。
此地,我相信是徐志摩灵魂的安息地,但也知道,这不是他肉体的归宿,因为徐志摩遇难后,遗体原葬于硖石东山。“文革”中,墓地被毁,尸骨散落,无从寻觅。如今的西山徐墓建于八十年代,葬的只是一本《徐志摩年谱》,连衣冠冢都不算,更像是座纪念碑。
就在缅怀诗人时,几名说英语的中年人簇拥着一位白髮苍苍、戴着眼镜的老者来到墓前。经当地文联的朋友介绍,此乃徐志摩嫡孙徐善曾先生,专程从美国回来“探望”爷爷呢!徐善曾身形高瘦,脸庞尤为瘦削,皱纹早已把沧桑写尽,眼睛依然炯炯有神。
接着,我们乘车前往徐志摩故居。这其实不是他幼年时住过的祖屋,那已遗憾地被拆除。如今的故居是徐父为他与陆小曼结婚而于一九二六年建的一栋中西合璧小洋楼,在近百年前的村镇,这豪宅无疑令人侧目。徐陆二人在爱巢度过一段短暂而甜蜜的岁月,徐志摩还在此写下了蜜月日记《眉轩琐语》等。他的前妻、后来作为其父继女的张幼仪,也有专属卧室,这实在是令人五味杂陈。我们在徐家再次遇见“尾随”而来的徐善曾一行,看来是缘份不绝。不知他对爷爷奶奶的悲欢离合作何感想。
中午时分,我们受到当地朋友的热情款待。海宁不仅文人墨客众多,灯饰手艺冠绝,美食也琳琅满目。如钱塘鱼圆,用纯正鱼肉製成,口感润滑爽口,鲜美至极;焖缸酥肉最为有名,是在缸的底部铺上稻草、粽叶,以葱姜蒜和红枣为调料,往大肉块浇上高汤,文火焖烧,成品入口即化、不油不腻。糊辣鳝丝,据说还是徐志摩的至爱……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lvyou/1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