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故居游记

2023-10-22 4093 王汉周 澳门日报

 在即将离开北京的那个上午,我从西城区打车到东城区,心里无比忐忑。昨晚想逛老舍故居时,只能在网上约到翌日下午的票,而中午我就要去机场了。

 不甘心,我坐车一路驶过北海公园,穿过故宫和景山,再经过北大红楼,拐几个弯,便来到一处朴实无华的胡同前。这便是老舍先生的故居,此地原名丰盛胡同,今名丰富胡同,故居已改建成纪念馆。

 已有几位游人因没预约而被拒之门外,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近保安亭,手机截图是下午门票。好在,那守门电子仪没读懂上下午的区别,于是我得以侥倖地溜进去。

 纪念馆没想像的大。这是一座小四合院,当年住过老舍夫妇及其子女,主体建筑为三间平房,东西两侧房子原为厨房和餐厅,现已分别闢成遗物展厅和图片展室。居中的大平房坐北向南,是老舍和夫人胡絜青会客和居住之所,东耳室是夫人的画室及卧室,西耳室则是老舍创作和休憩的地方。中间的客厅挂着齐白石、傅抱石等人的画作,当年,老舍在此曾跟社会名流和贩夫走卒高谈阔论呢。从图片资料得知,老舍先生原来也是“撸猫”爱好者,写作累了他也会坐在大厅里,抱着心爱的小花猫亲了又亲。

 几间平房的外墙一律髹成红色,在夏末秋初的绿色氛围中被烘托得热烈、张扬,似乎跟主人的性格南辕北辙。四合院正中的天井很大,两棵柿树虽无参天的高度,可它们浑厚的树皮、黝黑的肤色、沧桑的皱纹昭示着不凡的身世。这就是两棵老舍夫妇亲手种植的柿树,时间为一九五三年,整整七十岁了!据说,秋冬时节柿子熟了,满眼都像是小小的、红彤彤的灯笼,夫人喜爱得不得了,于是欣然将院落命名为“丹柿小院”。可惜现在还远未到柿子结果之时,看到古稀树梢郁郁葱葱,我无奈地生出些许遗憾。

 从一九五○年到一九六六年,老舍先生在这里创作了《龙鬚沟》、《茶馆》、《正红旗下》等佳作。静静地,老舍先生时而下笔疾书,时而抬头盯着果木沉思,时而也会走到天井里的金鱼缸前看看嬉戏的鱼儿,既陶冶性情,也为创作苦旅换换脑筋。用他儿子舒乙的话:“小院的优点是能闹中取静,平常只有花上的蜜蜂和树上的小鸟能愉快地打破它的寂静。”

 这是一处生活气息极浓厚的院落,儘管它的主人均已先后离世,但一花一草一木一缸,都像主人生前那样,既灵动活泼又深邃静谧,彷彿主人们从未离开。从展览了解到,老舍先生是非常热爱生活的。他养花种树,藏书藏画,闲时或撸猫或挥毫,而生活又极其规律,上午练拳,中午写作,下午会客或开会,既忙而不乱,又充实合理。

 可惜,五十七年前的那个夏天,老舍先生被裹进政治的无情漩涡。在被红卫兵殴打羞辱后,他回到丹柿小院。当夜发生了什么,夫人和儿子都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好像永远是个谜。但可肯定,老舍没有得到充足的家庭抚慰,也许只有那两棵年轻的柿树还能聆听他的倾诉吧。清晨,老舍先生独自离家而去,再没回来,第二天被发现陈尸于太平湖中。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lvyou/12027/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