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吴山

2023-05-04 3010 季无云 澳门日报

 相识六十年的南京大学老同学结伴前往杭州踏春,近年迁居该地的学友华仁民建议:别去西湖了,上吴山吧,保证不虚此行。

 其实吴山就蜿蜒在西湖东南岸。景区入口处的山崖上,四根巨大的仿斗拱石柱背后,大型花岗岩浮雕《吴山风情图》描绘了南宋时期临安城的庙会盛景,社风民俗生动展现。对面则是一堵气势恢宏的照壁,在生机勃勃的苍翠草木映衬下,照壁上集康熙大帝手迹的四个大字格外醒目:吴山大观。

 吴山之大观应不虚传,从其多变的名称即可见一斑。首先要追溯到春秋时期。横亘吴越的天目山余脉由西向东直逼杭城,于钱塘江入海口北分作两个岬角围成海湾(至秦末汉初方淤积成湖)。渔民下海捕鱼,上山晒网,将南岸的岬角称为晒网山。这便是吴山的最初名称。春秋中叶吴越争霸相持多年,吴国以苏皖地区和太湖流域为中心,曾以晒网山一带作为西南边界,吴山亦因而得名。春秋末期,伍子胥因父兄遭楚王杀害而投奔吴国,辅佐吴王阖闾建下卓着功勋,却因新王夫差听信谗言而被赐死,抛尸钱塘江中。吴地百姓敬重子胥,厚葬其尸并立祠纪念,并将吴山称为胥山或伍公山。

 我们穿过挂有“伍公山”匾额的门楼,顺着石径缓步上行。高不足百米的低山绵延起伏,名曰云居、宝月、紫阳、清平……高雅脱俗;沿途多见奇石怪岩清泉古木,却不张扬而尽显幽静本色。道旁更有树龄七八百年的古老樟树成排屹立,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难怪此山在唐代被称作青山。

 古往今来,众多名人在吴山留下遗迹,更留下名篇,尤以南宋为最。欧阳修来过,苏轼也来过;陆游刚刚离去,朱熹便急忙赶到。诸多描绘吴山的名句流传至今。苏轼说“朝见吴山横,暮见吴山纵”,康熙帝言“左控长江右控湖”,鑒湖女侠秋瑾也曾以“茫茫浩气连江海”为吴山写照。小径边现有系列石刻记载与吴山有关的历史名人。其中有一位备受尊崇,他叫周新,明成祖时任监察御史。周新巡视郡县监察百官,纠正刑狱捍卫法度,向以“冷面寒铁”享誉朝野。后受锦衣卫诬陷冤死刀下。朱棣为平民愤,託梦封周新为杭州城隍,建城隍庙专职供奉。如今吴山顶上的城隍庙香火仍旺,民众对清官的敬仰缅怀依然如故,而吴山也被敬称为城隍山。

 二十世纪末,杭州市开始建设吴山风景区,于城隍庙东北建造城隍阁,两年后落成。这座七层仿古式楼阁高逾四十一米,融合元明两朝殿宇建筑风格,气势恢宏亦精緻典雅。登上阁顶平台,豔阳高照,罡风正紧,极目望去,江(钱塘)湖(西湖)山(吴山)城(杭州)尽收眼底,气象万千,蔚为大观。

 不登吴山,焉知大观如是?此行果不虚矣。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lvyou/10863/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