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水馆:澳门煮食燃料历史见证
2022-01-26 3859 陈虹羽 澳门日报
萧惠心在《十月初五街五十忆》写的儿时生活杂忆,其中谈到澳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泡(开)水馆,相信现在没有多少中青年人知道。
那年代,澳门人并无石油气煮食、电煲煲水这回事。煲滚水需要生火烧柴或炭。记忆中,还有一种更便宜的煮食燃料,就是木糠。记得家裏曾有过一个木糠炉:一种直立圆形的泥土炉具,生火之前,需要先放一根粗圆棍在炉中央,然后在棍子四周填充木屑。燃料短缺时代,在街上拾到一根木都要拿回家作柴烧,物尽其用,那时的地球,肯定比现在健康得多。
堆砌木糠的最大技巧,是把炉央的粗棍拔出来之后,木屑不会塌方。炉子中空,让空气流通,火才烧得旺。由于生火费工夫,木糠炉不久就被淘汰,柴炉之后是炭炉。小时候,生火煮食是小孩子唯一的玩火机会,大人嘱咐为煮食炉生火,个个踊跃参与。为柴炉和炭炉生火需要用废纸燃点火种,其时家家户户不会浪费一张纸,旧报纸更是宝。我们生柴火时,会用一根竹筒吹炉口,输入空气,柴很快便着火。我们经常被柴炭升起的浓烟燻得泪流满面。
由于生火需时,每个街区几乎都有一所出售滚水的泡水馆。一毫几分可沖一大壶水。泡水馆用铜煲烧一大锅水,一个铜勺子可灌满一个暖水瓶。去买水是小孩子的活儿,会拿个大壶去,希望多得一点便宜。泡水馆并非每次卖水都收钱,多数收代币。一元可以买若干个代币——通常是一块小小的铁皮,上面用红漆写上店号。吉庆里近营地街巷口就有一间这样的泡水馆,它是居民几乎每天都到的地方,也就成了街坊八卦消息的集散地。
直至澳门人的煮食燃料由柴炭进化到烧煤油的火水炉,只要划根火柴便可点火,泡水馆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在社区中销声匿迹。
(《十月初五街五十忆》读后 · 五)
沈尚青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lishi/7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