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点历史
2022-01-15 2594 王晓燕 澳门日报
郑观应道光廿二年(一八四二年)生于香山县三乡镇雍陌村,一九二一年殁于上海提篮桥招商公学宿舍。在纪念郑观应先生去世百周年的日子裏,我到访三乡郑观应故居、澳门郑家大屋参观,凭弔。
三乡今日之郑观应故居,本是观应及其兄弟为纪念乃父郑文瑞去世十周年,于光绪廿九年(一九○三年)所建的一座宅院。该建筑坐北朝南,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前后两进,面积二百余平方米,门额镶嵌一块石匾,楷书阴刻“秀峰家塾”四字,落款“光绪二十九年孟春立”,相传为观应手书。所存木雕镂空神楼、神檯,具清代中山雕刻艺术特色;“奉旨出使暹罗查办事件”、“钦命广西分巡左江兵备道”两块木匾,虽已破损,却是珍贵的历史文物。该宅院曩昔一直是郑氏后人祭祖之地,也是观应出生地。中山市从二○○七年底投资修缮,修旧如旧的故居成为中山新的文化景点。青灰色的平房故居隐身于林立的二三层现代小楼中,尤显古朴而凝重。
澳门的郑家大屋,位于龙头左巷,面对亚婆井前地,佔地面积四千四百平方米。大屋由观应之父始建于光绪七年(一八八一年),后经观应及其兄弟扩建。大屋是古雅的十九世纪中式院落大宅,受西方古典风格影响,处处体现中西结合特色,是近代澳门岭南派宅院的代表,也是澳门目前保存完好的最古老中国传统大型民居建筑。大屋由荣禄第、通奉第、余庆堂等组成,门窗均为不同样式、图案的木刻雕花,虽已褪去芳华,却仍美轮美奂,使人悬想当年的华丽富贵。近现代以来郑家后人星散,大屋长期得不到整体维修,多有损坏,但建筑物被完整地保存下来。二○○一年特区政府以“以地易地”方式,接收了大屋的业权并斥资修缮,面向社会开放,二○○五年,大屋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组成部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观应幼随父移居澳门,饱读诗书,十七岁时科场失利,遂赴沪学习经商。他从洋行买办转型成民族资本家,历任上海电报局总办,轮船招商局帮办、总办等,成为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最负盛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实业家,中国近代史上改良主义的杰出代表。观应在长达二十余年的时间裏,奔走于祖国各地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目睹战乱,屡遭兵燹,曾困顿于途,险踬仆不起。光绪十二年(一八八六年),已过不惑之年的观应,带着对祖国命运的忧思,重返粤海故里。三乡到澳门直线距离不过二十公里,百多年前澳门和三乡同属香山县。观应时在大屋潜心思考,时往故居考察民情,鹹淡水文化的浸染,中西文化的碰撞,终使他在光绪二十年(一八九四年)撰成划时代的着作《盛世危言》。这是对孙中山、毛泽东等领袖以及近代中国思想界产生重要影响的一部巨着,其深邃的思想和针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李鸿章语)提出的改革方案,开出的济世良方,彪炳史册,光耀千秋。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lishi/7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