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助孩子改善拖延习惯

2022-10-10 1648 郑丰 澳门日报

 一项向全国一百九十九所高校的大学生开展的调查结果显示,有百分之九十七的大学生认为个人有或偶有拖延症。上述调查结果,引起笔者反思家庭教育与孩子拖延习惯的关係。

 不知各位家长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早上叫孩子起床,孩子总是赖床不起;让孩子刷牙,孩子就拖拖拉拉,导致吃早餐、换校服和返学校的时间非常紧张。晚上,孩子吃饭时总是不停说话,过程中更以各种原因离开座位;让孩子洗澡,孩子以“洗澡但不洗头髮”讨价还价,又或花费大量时间挑选衣服,迟迟未去洗澡。总之,家长要求孩子做的每件事,孩子都有各种理由不立即执行。面对上述情况,无论家长怎样催促,孩子仍然不为所动,家长唯有对孩子作出威胁,甚至歇斯底里地咆哮,迫使孩子遵从。

 笔者相信,家长普遍知道权威式管教并非理想的方式,可以的话都不想採用,然而,孩子的不配合,很容易激发家长高涨的情绪,继而以高压的方式迫使孩子就範。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或许在家长的威迫之下,他们会勉强地遵从;当孩子不认同所执行的是他们当时该做的事情,叛逆的情绪便会产生;尤其是青少年阶段的孩子,他们更有可能会对立反抗。有心理学家研究拖延的议题,发现人们拖延是因为对于其不想面对的事情,总是伴随着如不喜欢、无聊、不良经验、挫折、焦虑、不安等感受或情绪。试问在孩子的负面感受和情绪未得到处理之前,他们怎会有做事的热情和干劲?当家长长时间以高压管控方式对待孩子,致使孩子长时间不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处事,久而久之,孩子会越来越少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逐渐失去主见。

 当代教育现象学重要代表马克斯 · 范梅南教授提出:“对生活保持关注,从生活中的体验开始,回到事物的本质。”无论家长採用操纵、克制、尊重,还是循循善诱的方式教育孩子,家长本质上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至于怎样做才是对孩子好或有效的方法,不同年龄、性格、资质、际遇的孩子,他们对于不同教育方式所产生的反应都有所不同,所以,没有一套必然有效的方法。不过,家长持续的反省十分重要,反省能够协助家长了解孩子的独特性,从而在实际生活中作出个别化的辅助和教育,以及累积教育孩子的智慧。

 对于改善孩子的拖延习惯,笔者归纳出以下三方面的建议:

 一、了解困难:家长可从孩子的角度了解他们的体验和困难,以关心的态度与孩子一同寻找成长的出路。例如: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为甚么想逃避或延迟做事,是因为想圆满地完成,但距离圆满还有多远?对自己可完成有关事项缺乏信心?还是被周围的事物影响而没有办法专心做事?当家长知道问题所在,才有可能协助孩子对症下药,寻求解决方法。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jiaoyu/4619/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