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二零三零年到二零五零年:变与不变

2022-09-26 1380 林青霞 澳门日报

 于二○一五年发

 表的《仁川宣言》,确立了全球教育的发展方向。如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促进性别平等与民主价值等,除了是愿景,更是全球各地教育系统须在期限前达成的执行目标。

 在尚余不足十年的期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其实已急不及待,为未来的衔接作规划。于去年十一月中旬发表的重磅报告《一起重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由辖下“教育的未来”国际委员会撰写,在长达一百八十多页的报告里聚焦未来教育範式的转移,并希望于二○五○年前完成。内容涵盖几乎所有教育改革的重要层面:教学理念、教学法、课程设计、教师角色、学校革新、高等院校与研究,以及国际合作层面等,不但承接《仁川宣言》的理念,更是新的开展,保留了某些政策,也有理念上的更替,也不乏细緻的执行建议。其中的变与不变,不可不知。

 社会转型:教育与公平性

 把教育视作解决社会不公平的重要手段,一直是教育功能论者的主要论调,在报告中不乏论述。教育目的是希望让未来社会变得更公平,这所指的公平不只是发展机会上的公平——所谓在同一条发展起跑线上,共同起步。置于联合国的政策脉络作解读,公平应放在《联合国人权公约》条文下作诠释:人生而平等、人权、言论自由、宗教自由、性别平等、安全环境等内涵,这和《仁川宣言》的目标如出一辙。

 有此认知前提,便能理解报告中所指的未来教育方针:“青年和儿童的教育未来不但是为了听和辅导他们,更需要支援他们建构未来。包括:环境保护、多元文化对话、反对种族歧视,让青年有发声渠道,而不是言听计从。”

 建构更公平的未来社会,从而达成社会转型,报告把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定在两项基础上:一、保障个人的教育权利,二、教育应视为社会解困(endeavour)及公共利益。

 教育论:走向多元与团结

 如何执行上述方针?报告最先提出要转型的便是教育论/教学论(pedagogy)的转变。为便于读者了解,在此先补充说明pedagogy与教学方法(teaching method)有本质上的差异,主要包含了教学理念、课程本体,以及学习理论等,关注的是由理念转型影响及教学方式;而后者则关注教学与学习技巧,例如:合作学习法、传统教学法等。当然,pedagogy在学界的译名时有争论,限于篇幅不作延伸。

 报告指出,二○五○的教育论应该摒弃竞争式的教学方针,这较《仁川宣言》的更具体,反映在报告提及的数项原则: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jiaoyu/4616/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