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能干”的人

2022-08-29 3613 游双 澳门日报

 数学、科学以及阅读等素养,是二十一世纪学校教育中重要的课程目标。而国家教育部颁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二○二二年版)》,以及澳门正在推行包括《课程框架》与《基本学力要求》等的课程改革方案,均强调“核心素养”的培育,以让学生在完成基础教育后能更好应对未来社会发展需要。

 “核心素养”内涵非常丰富,它一方面是学校课程最终达至的目标,另一方面也是选择课程内容,以及决定内容组织形式的重要依据。其关注点非为割裂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之掌握,而是一种强调综合的跨学科能力及态度。与过往的课程“三维目标”比较,“核心素养”关注学生“能干甚么”,而“三维目标”则落在学生“学了甚么”。

 当前社会急速发展,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我们的确需要更加明确学校教育的功能,培养学生“能干”比只是“学了”更加重要。对于企业等用人单位而言,一位能“解决问题”的员工远较一位只拥有渊博知识的员工更有价值。

 根据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OECD)二○一五年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PISA)的结果显示,澳门十五岁学生的协作式问题解决能力(Collaborative Problem Solving,CPS)平均得分为五百三十四分,在五十一个参与的国家或经济体中排名第八,得分显着高于OECD平均值。当然,PISA 的CPS把焦点更多落在“协作”上,但问题解决能力仍然是关键。更重要的是,CPS的测试题目都以“真实情境”设定问题。显然,在课堂教学上更多地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解决问题使其成为“能干”的人,是国际间对教育革新的普遍共识。

 本栏上期提到,“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是新时代基础教育科学科课程的培养目标,而iSTEM教育即为实现这种学习模式的路径之一。iSTEM强调:“用探究与创新的思维,整合地应用跨学科知识与技能,去解决真实情境中发现的问题。”过去,包括物理、化学等科学科的课堂教学,较侧重“学术性智慧”的培养,尤其当科学科在基础教育以分科的形式设置时,学习内容自然强调了物理与化学等学科严谨结构与学术性基础,其培养目标是“成为科学家”。

 笔者认为,基础教育有两个主要功能:让学生“成人”,以及让学生“成才”。前者是指成为一个可以在社会立足,具备综合素养的“人”;而后者,更多是指成为某一领域或行业的人“才”。进一步而言,科学教育的两个培养目标,首先也是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因为像科学家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寻找证据”与“得出结论”不只是科学素养,更是一种思维模式,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它是超越了学科本质的一种对人本身的要求。其次,才是让学生或者部分学生“成为科学家”。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jiaoyu/4611/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